净空法师佛学问答文字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1.
佛学是什么?是不是宗教?为什么 有人说佛教是宗教?
答:
1.
最开始,释迦牟尼佛在世时,他本人从王子出家所悟人之生老病死并最终有悟有感,而且认识到世界之真谛.
于是他开始将他的悟和感(所学)教育给其他的人,开始从事教化工作.所以佛其实就是一个教育人员.他不是
宗教.他和当年中华先圣儒家祖师孔子一样,是将自己的所学传授给大众.佛和儒有很多内容及目的是一样的.
所有有共通性.都是从孝道入手,劝人向善.所以说佛学是宗教是不对拉.
但佛教是不是宗教呢?
有这样的规矩,由于佛法博大精深,在发展后出现侧重点的不同,分了很多小的宗派.也就是象大学里的系一样
其中禅宗,我们称呼他为宗.其他分派称为教.所以合起来佛学叫宗教,也有一定道理.但和传统意义的宗教还是
不一样的/
以下是净空法师的原话:
我们在经典里面、在著述里面看到有宗教,佛教里面有宗教这个称呼,这个宗教称呼,跟现在社会上讲的宗教完全不一样。佛教讲宗完全指禅宗,我们称宗门;禅宗以外,各各宗派就像一个学校的院系一样,它分十个宗派,就好像分十个学院。除了禅宗称宗,其他的这些学院都称为教,所以叫宗门、教下。用宗教两个字,把整个佛法都包括了,是这个意思,与现在一般人讲宗教观念不相同。
samyi 2008-08-16 22:54
2
和尚就是指出家人吗?是什么意思?
答:
和尚不是指出家人,更不是指那些出家剃光头的人.这是一种误解.和尚是以和为尚,是亲老师的意思.佛学原本就是一种教育事业.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就是我们的老师的意思.而和尚也是老师的意思.而且是自己的实实在在的老师.是亲自指导我们的老师,我们在称呼他为和尚.本次是印度语.所以不存在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所以和尚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因为他是我们的指导老师啊,不是指导我们的老师,还不够称呼和尚的资格呢,呵呵
因此:由此可知,和尚是个通称,不论是男女老少,也不论出家、在家;法师也是个通称。如果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这决定是称出家人,这是一个普通的常识。
samyi 2008-08-16 23:06
3:佛学是一种教育,他教我什么智慧学问啊?
净空师父:
佛教的内容非常广泛。儒家教学我们已经觉得它非常广大,它始从胎教,一直到慎终追远,可以说它是圆圆满满一世的教育。而佛法的教育比它还要广大,佛法知道一切众生有过去世,有未来世;过去无始,未来无终,这从时间上来讲是无际。从空间上来讲,佛法知道这个宇宙非常之广大,不仅仅是我们这一个地球,这一个星系;佛在经论上常讲,像这样的星球、星系,在太空当中是无量无边的。因此,他的教学内容,可以说是尽虚空、遍法界。他告诉我们,我们的知识、智慧,对於整个虚空法界,都应当彻底的明了。不但对现前事情要了解,对於过去、未来也都要明白。
这些事情能做得到吗?尤其是过去、未来,我们怎麼能明了?佛法说能。为什麼能?因为这个能是我们的本能,不是从外面学得来的。那就要说明探讨宇宙生物的起源。佛告诉我们这全是自性变现的,所以他教学的中心,实在讲就是禅家讲的明心见性;只要你达到这个境界,这一切事理你当然就明了。因此,明心见性是佛法修学的中心。不论是禅宗或者是教下,显教、密教,只要是大乘佛法都是以这个为中心;但是各宗派他们的名词术语不一样,而事实完全是相同的。譬如在宗门里面叫明心见性,在教下叫大开圆解,在密宗叫三密相应,在净土叫理一心不乱,这名相不一样,其实是一桩事情,这个是他教学的中心。
以上小结一下:
1.佛学教育我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知识.
2.佛学教育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这在<<华严经>>里有讲,真的很高深.
3.佛在梵文里是智慧的意思,所以说佛学就是一门智慧之学.而他的根本点在于,为了达到人们认识世界的本原,
即佛家讲的性.只有修练才可以明心见性,而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就是佛家要教给我们的内容和方式.
4.达到见性这一目的,就是劝人修德,积善.以孝道为基础,所以整个修为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德育教育的过程,
从这方面理解佛学,就感觉更加明白,他就是一门教育.
以上为个人感想.大家参考!
samyi 2008-08-16 23:19
4.佛是迷信吗??
答:
刚才解释过佛学其实是一门哲学.而佛学的宗旨是去迷开悟.从而达到一种
清静.平等.智慧.佛学在解释世界空间时,用了<<法界>>一词,有10法界之称呼.
而法界其实就是我们现代科学说讲的不同维次的空间.我们的空间是三维的.
还有其他的不同空间,我们不知道.所以我们就坚持的以为世界上就只有我们
人类一家在这里生活.死去后,什么都没有,所以可以为自己的利益而做无穷无尽
的恶事,也不要紧,
其实不是这样的.佛之所以说有10法界,有6道轮回.其实就是因为他看到世界大
众被眼前所迷,而不知道还有其他的空间.所以他来为大众开迷.就是这个道理
人类的迷信,其实就是迷自己.而不知道因果报应.
迷信一词本是中性词,没有褒贬之分.意思是不加思索的不分好坏的相信.有人
迷信感情,有人迷信金钱.而现在,大家都在迷信享受..........
净空师父:佛教的宗旨是破迷开悟,这才能够达到离苦得乐。佛告诉我们众生苦难,许许多多的苦难,苦难从那里来的?从迷!迷什麼?迷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我们生活环境,人生就是本人;换一句话说,你迷失了你自己,迷失了你生活的环境真相,於是你的想法、看法就有错误。想错、看错,那你就做错。做错了一定有错误的果报现前,那你一定要承受,这个不是别人给你的,是所谓自作自受。所以佛教要想达到离苦得乐,一定要做到破迷开悟,真正认识自己,认识我们生活环境的真相,问题才能够彻底解决。
samyi 2008-08-16 23:27
5: 什么叫皈依佛门?
答:
皈依:就是好老师将佛法的总纲领总原则传授给我们,这就叫皈依
皈:的意思是回头.
依:的意识是依靠
我们从哪里回头呢?从迷雾中回头,到哪里去呢?去学圣人道,学智慧道!
从错误的知见回头,要依正知真见.从一切污染回头,依清静心/这是佛
学的基本条件.
一定要从迷.邪.染回头,
从依觉.正.净.前先是自己,后者也是自己.后者称为自性三宝!
皈依佛门,其实就是依佛学佛法/
这很重要
samyi 2008-08-16 23:40
6: 佛学中的三学,戒.定.慧如何理解?表示什么意思?
答:
三学(戒.定.慧)是佛学的中心,不管是那部经文,也许他们的侧重点不同.但
他们的中心绝对一样.那就是这个中心:戒.定.慧,绝对不会偏离这个轨道.
戒学: 表示方法.广义讲还包括制度,等等.持戒,其实就是要人们尊守一定的方法和规矩,这样对后面的修学才有保证.
定学: 有一定的方法和遵守一定的规矩,思想才可以安定下来,才可以按照既定的方式去修行,不会左右摇摆,称为定
慧学: 当一个人能够净下心来一心一意的去修习.才可以领悟到事情的本质也就是智慧.
净空法师言:
所以戒学广义的讲,就是要有方法,无论做什麼事情,它一定都有方法、有程序,你一定要遵守;你不遵守方法,你就收不到好的效果。所以持戒用现代的话来说,守法的概念、守法的精神。唯有守法,你的心才能得到定。所谓定就是不会被外面境界所动摇,不会人云亦云,你心有主张,心有主宰,这个就是定。从定就开智慧,你有主宰、你有主张,你一定就把事实真相看的很清楚,看的很圆满。所以戒、定、慧这三个理念,是佛教化一切众生,讲经说法的总原则、总纲领,称之为三学。
samyi 2008-08-17 22:40
7. 佛法中的6度是什么含义?
答:
1. 布施: 这里不是指随便给点钱财给路边的要饭人或做形式捐款.这里的布施
是叫人放下一起执着,妄想,贪念.
2. 持戒,就是守法守规矩
3. 忍辱
4.精进
5.禅定
6.智慧
samyi 2008-08-18 14:50
8: 佛的意义?
答: 佛的意义就是智慧,觉悟.所以说皈依佛,不是让你去归属某一个人
或某一个团体,那是错误的,而是要你归依佛法,归依智慧和觉悟!
samyi 2008-08-18 15:11
9: 普贤菩萨的十愿是什么意思?
答: 普贤菩萨的十愿是非常高深的修为.六度做好拉,才可以修十愿.
普贤十愿的特色就是清净心、平等心;换一句话说,你的心不清净,你的心不平等,那你就没有办法修普贤十愿。普贤十愿里面,譬如讲第一条,他讲的「礼敬诸佛」,这个是修敬。诸佛是指谁?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并不是讲已经成佛的那些佛是佛。因为他有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未来佛就是一切众生。除了这些所谓是有情之外的,还包括了植物跟矿物,这是《华严》的境界.我们还有分别、还有执著、还有高下,那就是六度,就不是十愿。所以十愿跟六度的差别就在此地,一个是真正的清净、平等心,一个是清净、平等那个程度还不够,差别在此地。
samyi 2008-08-18 15:23
10: 布施的三大类别及果报?
答: 佛讲布施为以下三大类
1. 财布施: 施人财物.热心助人.助人为快乐之本.所以说,生活快乐的人并不是生活富裕的人.
你过得很潇洒、很自在、很快乐,你的人生就非常美满。那我们只要衣食足就自在,何必要多余的?能够吃得饱、穿得暖,有一个房子可以遮蔽风雨,真是身心安稳。如果有多余的,我们帮助别人,助人为快乐之本,所以应当热心主动的,去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给他物质上的帮助,这个就是属於财布施。
而且我们在布施别人时切不可抱有等待他人回报之心,否则这就不能增加我们的功能,开启我们的智慧.
布施过去的时候,心里是乾乾净净,一丝毫不染著,不要去想这个东西,这是真实的功德。
2.法布施: 就是教授他人知识,技能和智慧
3.无畏布施: 解决众生的困难,众生有恐惧,身心不安,我们帮助他,使他能够得到身心安稳,这个就是属於无畏布施。
samyi 2008-08-18 15:26
11: 布施的果报?
答:
财布施的果报是获得财富
法布施的果报是获得聪明智慧
无畏布施果报是获得健康
samyi 2008-08-18 15:42
良好的教育是学佛的关键!
samyi 2008-08-18 19:49
12:
问: 学佛的人一定要不杀生,要吃素吗?
答: 佛法里讲戒律中最大的恶业就是杀生,否则要受到很大的恶报的.而并没有讲要吃素.
但饮食的种类的确可以对人的心性产生影响.所以佛提倡弟子们吃素.以养成慈悲心怀
我们看看净空法师是怎么理解的:
师父:那不一定,这个不一定,可是素食对於生活决定有好处。我学佛也没有人叫我吃素,但是我学佛六个月,就开始吃素,我得到一个启示。因为我在小时候念书,有一些同学是虔诚的回教徒,我曾经上过「清真寺」,了解他们一些东西,他们对饮食很挑剔。因为他们不但讲卫生,世间一般人讲卫生,卫生是保卫生理,他懂得卫性。他除了生理之外,人有性情,这个性情善恶,他说与吃东西饮食有关系,我体会到这一点。凡是会影响自己性情不良的这一方面,那些东西他都不吃。
所以以后学佛,佛家讲素食,素食能够保护慈悲心,所以这是饮食里面,它卫身、卫性、卫心,这讲得最完全。我从这里得到这个启示,我就吃长素,我二十六岁吃长素,四十多年,这个身体是越来越健康。我的年龄一般人看不出来,前年医院医生给我验血,他告诉我,他说:「法师!你的血液纯度、颜色,就像三十几岁人的样子。」他做了一个结论:这是你吃素的好处。所以素食对於身体健康,是有绝对的好处。再加上心清净,不要染著,世间什麼事情放下就好了。所以我不看电视,我也不听广播,我也不看报纸,人家问我,每一天天下太平,没事!日子好过。如果你看这个,「这天下怎麼这麼乱,乱七八糟!」那你就苦不堪言了。我何必要过那个日子?所以一切排斥掉,每一天读经,与佛菩萨为伍,与古人做朋友,你说这个生活多自在、多快乐!
samyi 2008-08-18 20:06
13
问: 如何理解佛法中的业障?和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
答:要理解业障,首先要理解什么叫"事业".
这词也是从佛经中传来.所谓事,就是指我们目前正在做的那个过程.而业则是指我们做过后所造成的结果.比如我们读书.事就是指上学几年,业就是我们毕业学到知识并拿到文凭.
业分为三类:
意业:就是心里想的而得到一定的结果,起心动念!
口业: 就是言语上的
身业: 就是行为上的
以上这些造作所造成的结果,就是相对应的业.所以人们口头上讲: 你造业啊!!就是这个意思!
由于我们生活在一个被迷而失去方向的环境里,所以我们目迷心迷,必定造成我们心灵和思想被障碍
这就是业障.他是由于我们业而造成的后果.他障碍我们的定,和慧!使的我们作出一些不明智的对应.
这和因果关系是一致的.做恶事有恶业,遭恶报!就是这么讲的!
恶有恶业,善有善业,但同样都会迷惑心性.所以佛教我们要修静业.有业障,没有定慧,就走不出六道轮回.
因此佛教育我们要修善业,做好事,而不着善业的相.
修到清静,平等,智慧,去掉执着,分别,妄想,就圆满成功拉.........
samyi 2008-08-18 20:13
14
问: 佛法中的因果关系及报应是真的吗?如何理解?
答: 世界一切事情皆有因有果,不存在有因无果,或无因而结果!
从现代哲学上讲,因就是一个事物发生的最根本原因.缘就是导致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果就是有因有缘后的一个输出结 果!
比如: 种瓜得瓜的例子: 瓜子瓜苗就是因.浇水管理是缘.结瓜就是果!
净空法师是这么理解的:
师父:世、出世间法就是世间法跟佛法,都离不开因果,佛法也是建立在因果的基础上,你没有因怎麼会得果?譬如说我们读书,勤奋读书是因,我们拿到学位是果。我们勤奋的工作是因,我们得到好的报酬这是果。所以世、出世间就是一个大的因果,而这个因果它永远是相续的,它永远是在循环,这个道理我们必须要知道。知道因果相续,知道因果循环,那我们在这个环境里面,我们自然就会向著断恶修善。因为造因是我们自己,结果当然我们自己也能够预期,我造好因一定得善果,我造恶因,我的果一定不好。不可能说善因得恶果,恶因得善果,没有这个道理,这是定律。
samyi 2008-08-19 12:58
15
问: 生死可怕吗?恐惧吗?
答: 佛讲:凡有所相,尽是虚妄!身体只不过是我们的一个可见的载体,他不是我.我是谁呢??
我是性.我是不灭的.你如果把他叫做灵魂也可以.但其实他比灵魂还高级的.性是不会灭的
净空法师是这样教育我们:
访问者:
还有,法师,我们一般人心存一种恐惧,对未来、对往生、对死,存一种恐惧,是不是关於生死方面的事情,也请法师给我们做开示好吗?
师父:
这一方面问题,所以会产生恐惧,是对於事实真相完全不了解,如果了解的时候,你这个恐惧心完全没有。佛告诉我们生命是永恒的、是不灭的;换一句话说,根本没有死这回事情。死是一个妄想,身体躯壳它不是我,大家把这个躯壳当做我,所以产生恐怖;如果晓得这个躯壳不是我,他怎麼会恐怖?譬如衣服,晓得衣服不是我,衣服是我所有的;衣服脏了,你很喜欢把它脱掉换一件新衣服。这个躯壳也是我所有的,不是我,它用坏了,用了几十年,用旧了,我们也把它去掉,换一个新的,你要是有这个观念,你不是很自在了吗?这是真的,这是事实真相。所以佛讲这个身体不是我,是我所有的,跟衣服一样。你用这种态度来看生死,那你就非常自在了。
samyi 2008-08-19 13:01
16
问: 我是谁???我是什么?
答: 我是真性!是从一个空间会转换到另一个空间的.是不灭的.
净空法师是如此理解:
访问者:「我」是什麼?
师父:「我」,佛法讲是真心。外国人讲:「我思故我在」,这是外国哲学家所讲的。
访问者:我思故我在。
师父:你能够思想是那个才是你。
访问者:无形的。
师父:无形的。所以我们讲精神、讲心灵。但是那个是不是真正的我?还不是!真正的我比那个还要高一级。但是他能够体会到「我思故我在」,已经比社会一般人是高明多了。在佛法里面这个概念,在佛经里面是「识」,「识」是什麼?是心的作用。他能够观察到心的作用,没有观察到心的本体。心的本体比这个更要高一层,那才是真正的我。所以身体不是我,在六道里头舍身、受身,被这个东西所累赘,这个不是个好东西。所以我们对於身,也不要过份地爱护它,也不要有意地去糟蹋它。你过份爱护错误了,你有意糟蹋也错误了,一切随其自然。随其自然,能够顺自然是最美满的生活,我们今天讲适应於大自然。这个身体也要叫它回归自然,适应於大自然,这就最健康了。
samyi 2008-08-19 13:08
17
问: 我们人身体去世以后,到哪里去拉??
答: 佛讲有不同法界.现在科学将不同维次的空间.我们死后,将从这一空间,跑
那一个空间去拉.........呵呵.所以说,大家不要怕.做好事,积德行善,才有好报!
访问者:法师,我们人往生以后,到那里去了?
师父:这个用现代科学讲,就是我们换一个空间,佛家讲十法界、讲六道、讲二十八层天、讲佛的世界,用现在科学家来讲,就是他生活空间不一样。我们今天生活在三度空间、四度空间,他们到五度、六度,到佛的境界那是到最高度、最圆满的空间;实在讲,就是空间的转换。这个意思你要是不太理解,你可以想我们在电视里频道的转换,你就比较容易体会。有没有离开这?没有离开,频道的转换,还是这个萤幕。所以佛家讲往生:「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为什麼不去呢?你还在萤幕上;为什麼生则决定生?频道换了,确实不同的频道。所以用科学的方法,可以能够解释,实际事实是如此。
samyi 2008-08-19 13:16
18
问: 《地藏经》在佛法中的地位及作用?
答:《地藏经》是佛学中的孝经!无论是佛还是儒,道.都是从孝来入手入门的.所以是基础!
净空法师解释:
访问者:还有,刚才法师提到《地藏经》,《地藏经》在佛学当中,也是相当重要的一部经文。是不是对於《地藏经》,您也拨一点时间,给我们做一个比较祥细的说明。
师父:佛法的修学,在我们中国是很明显的标示出四个阶段。四个阶段第一个就是要从《地藏》学起。地就是表心地,藏是宝藏,我们心地里面有无量智慧、无量才艺、无量德能,这是佛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所以我们的智慧能力是平等的,没有高下。但是现在显露出来,为什麼有高下?为什麼有不平等?就是刚才讲的你有业障。业障重的人他透出来的智慧就小,业障轻的人他透出来的智慧,就比较多一点,所以这个不平等是从业障厚薄浅深,关系在此地。如果业障统统消除掉了,你智慧德能显现出来,决定平等的。所以是心地宝藏,要从这里做起。
心地宝藏用什麼东西来开发?用孝敬!所以《地藏经》是佛门的孝经,一定要从《地藏》学起。从地藏这个基础再提升,就是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大慈大悲,大慈大悲是从孝敬里面开发的。我孝顺父母,孝顺自己亲人,然后我把这个孝敬,孝顺一切众生,尊敬一切众生,这就变成观世音菩萨,所以这是往上推展。再一位就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表智慧,你慈悲对一切众生,关怀一切众生,照顾一切众生,你要有理性,不能用感情,文殊代表理智。最后普贤菩萨,普贤代表平等,你的智慧、慈悲、孝敬,对待一切众生要平等,不能有差别,所以普贤才真正做到大圆满。
查看完整版本: [-- 佛法基础问答...... --] [-- top --]
【地址一会发给你,这些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