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战斗机有20毫米机炮和30毫米机炮?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战机的机炮又称为“机载加农炮”,这是一种直射的速射火力,用于满足战机空战的需求。在导弹出现以后,机炮基本成为导弹的火力补充部分,或者干脆就是危机备用武器。
至于为啥有20mm和30mm机炮,这个问题只能问制定标准的人了,要知道,20mm是一个轻武器的分水岭,超过20mm的就不能再称之为“枪”了,而是“炮”。这关系到系统公差。
二战时,随着空战的不断白热化,飞机技术也在快速提升,之前的7.7mm、7.62mm子弹在对敌时已经愈发吃力,许多战机纷纷换装更大口径的子弹,如12.7mm。但12.7mm再往上,受限于弹药、炮型的研究,人们便直接将20mm机关炮搬出来,经过改型研发后给战机换上,如此便有了装备20mm机炮的战机。
这种改变是普遍性的,从日军的战机到苏军、德军、英军的战机,普遍都有了超过20mm口径的机炮。唯独美国这时候拉了个稀——美国人连20mm炮弹都生产了几十万发,却一直憋不出实用化的20mm机关炮。他们研发的AN/M2-20mm机炮根本不合格,弹药的走火率非常高。(实际是美国人僵硬的军工制度,拿标准化的“炮”公差对应机关炮,结果榴弹重炮的公差与20mm炮套的一个标准,为此生产了几万门废品)最后只能拿12.7mm机枪那层出不穷的加料弹药安慰自己,好歹打的是日本薄皮火鸡,.50没啥毛病。
到朝鲜战争,美国人抓瞎了,他们攻击的米格机皮糙肉厚,经常浑身弹孔硬是跑了,不得已强上了一批20mm炮。后来他们直到研发出M24机炮才解决了走火问题。这个时期,20mm机炮曾经一度成为标配。后来打越南战争的的F-4鬼怪,使用的也是20mm美系传家宝。
那么30mm机炮又是怎么出现的呢?其实这个口径同样在二战就有了,但30mm机炮一开始并不是那么讨喜。这型武器一开始都是奔着拦截轰炸机去的,过于巨大,虽然威力强不少,但同样会带来载弹量少、战机连发掉速、炮管发热过快的问题。基本上,超过30mm问题就会很多,所以30mm几乎也被作为了战机的机炮“上限”。
这样,一个20mm下限,一个30mm上限,便构成了机炮的口径范畴。
实际上我军使用的是23mm的传家宝,很少使用30mm。从武装直升机、歼击机、歼轰机上装备的都是这款改型。
美军的30mm机炮最出名的是A-10上的那款GAU-8,使用贫铀弹可以将坦克的顶盖都掀掉,把装甲车打成蜂窝煤。这是用于对地攻击的武器。
而F16这种战斗机安装的却是M61A1 20mm机炮,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火神炮”。M61系列也是美军的传家宝,一直装到了F22上。
机炮口径和射速成反比。口径越大,射击速度越慢。因为炮身的运动部件惯性大。
但是口径大的航炮威力大。一发30毫米的等于20毫米的两发。
美国的主要是20毫米口径,六管火神航炮,比较重视射速。
苏联是23毫米,比如米格21,米格23。现在提高到30毫米,米格29,苏27。中国仿制苏联,也是23毫米,歼八,枭龙。也有30毫米航炮,歼6,歼7,。
法国德发机炮,以前有27毫米。幻影III,幻影2000采用30毫米口径。
英国阿登机炮,也有30毫米。
20炮的重点是高射速、多发命中、稍长一点的开火时间;30炮讲究的是单发命中、大摧毁威力。
回答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