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支气管哮喘的常见发病原因:
1.吸入物吸入物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前者如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等;非特异性吸入物如硫酸,二氧化硫,氯氨等.职业性哮喘的特异性吸入物如甲苯二异氰酸酯,邻苯二甲酸酐,乙二胺,青霉素,蛋白酶,淀粉酶,蚕丝,动物皮屑或排泄物等,此外,非特异性的尚有甲醛,甲酸等.
2.感染哮喘的形成和发作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在哮喘患者中,可存在有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的特异性IgE,如果吸入相应的抗原则可激发哮喘.在病毒感染后,可直接损害呼吸道上皮,致使呼吸道反应性增高.有学者认为病毒感染所产生的干扰素,IL1使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组胺增多.在乳儿期,呼吸道病毒(尤其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表现哮喘症状者也甚多.由于寄生虫如蛔虫,钩虫引起的哮喘,在农村仍可见到.
3.食物由于饮食关系而引起哮喘发作的现象在哮喘病人中常可见到,尤其是婴幼儿容易对食物过敏,但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引起过敏最常见的食物是鱼类,虾蟹,蛋类,牛奶等.
4.气候改变当气温,温度,气压和(或)空气中离子等改变时可诱发哮喘,故在寒冷季节或秋冬气候转变时较多发病.
5.精神因素病人情绪激动,紧张不安,怨怒等,都会促使哮喘发作,一般认为它是通过大脑皮层和迷走神经反射或过度换气所致.
6.运动约有70%~80%的哮喘患者在剧烈运动后诱发哮喘,称为运动诱发性哮喘,或称运动性哮喘.典型的病例是在运动6~10分钟,停止运动后1~10分钟内支气管痉挛最明显,许多患者在30~60分钟内自行恢复.运动后约有1小时的不应期,在此期间40%~50%的患者再进行运动则不发生支气管痉挛.临床表现有咳嗽,胸闷,气急,喘鸣,听诊可闻及哮鸣音.有些病人运动后虽无典型的哮喘表现,但运动前后的肺功能测定能发现有支气管痉挛.本病多见于青少年.如果预先给予色甘酸钠,酮替芬或氨茶碱等,则可减轻或防止发作.有关研究认为,剧烈运动后因过度通气,致使气道粘膜的水分和热量丢失,呼吸道上皮暂时出现克分子浓度过高,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7.哮喘与药物有些药物可引起哮喘发作,如心得安等因阻断β2肾上腺素能受体而引起哮喘.约2.3%~20%哮喘患者因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而诱发哮喘,称为阿司匹林哮喘.患者因伴有鼻息肉和对阿司匹林耐受低下,因而又将其称为阿司匹林三联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