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最悲惨的儿子,是谁?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明惠宗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
其子朱文圭,生在帝王之家,一生却充满了悲剧色彩,被幽禁了55年才被放出广安宫,由于长时间跟社会脱节,甚至连猪狗这等六畜都不认识。
本期就来说说这位“悲剧王爷”
一、尚在襁褓之中,却突遭大祸
朱文圭,生于应天府(今南京),祖籍南直隶凤阳府,为明惠帝朱允熙次子,史称建庶人。
由于太子朱标的离世,朱允炆从爷爷朱元璋手上接过了江山,在朝中严惩宦官,励精图治,史称“建文新政”。如果没有靖难之役,朱文圭多半成为大明朝的闲散王爷中的一个。
然而,朱允炆的削藩政策遭到了朱棣的反对,最终引发靖难之役,朱棣自己当了皇帝(永乐帝)。当朱棣的军队攻占南京时,朱允炆下落成谜,至今仍没有一个具体答案。跟随朱允炆一同消失的还有长子朱文奎,只留下朱文圭。当朱棣攻克南京时,他只有两岁,尚在襁褓之中。
二、囚禁宫中,一晃半生
面对朱允炆的儿子(时年2岁),朱棣原本是想杀掉他的。但是身边大臣谏言,放过这个小孩子,可以给你留下仁德之名。朱棣杀死一个婴儿传出去也挺难看。朱棣在公众前面,还需要留下一个仁慈宽厚之主的好形象。虽然这江山是推翻朱允炆得来的,但是朱棣以朱元璋的合法继承人自居,为了不留下“自相残杀”的骂名,他只好留下朱文圭的命。对于朱棣来说,少杀一人可以换来更多的政治影响,何乐而不为呢?
但问题是这个孩子怎么安置呢?自己地位不是很正,朱文圭虽然才两岁,却毕竟是王子皇孙,保不齐以后可能打着朱允炆的旗号反朱棣。
朱棣为了防止这样的事出现,做了如下处理:
(1)朱文圭幽禁在凤阳的广安宫,日夜有人看管。除了照顾他的卫士外,朱文 圭不能见到任何人,活动范围仅在一个小院子里面
(2)不传授他知识,让他完全跟社会脱节,心智永远保持孩童时期
仰望天空,做个井底之蛙,自然他谋反的可能性就基本没有了。
从此以后,一代悲剧王爷,身处高墙之内,重兵看守,不许与人交流。长年累月的幽禁生活下,朱文圭在很多方面都不如常人,甚至连猪狗这等六畜都不认识。这种幽禁生活,朱文圭一直过了55年,由于从小无法和人进行沟通,他的心智可想而知。
三、英宗恻隐,终获“夕阳自由”
明英宗通过夺门之变复辟之后,对同样被幽禁的建庶人(朱文圭)动了恻隐之心,不忍心再囚禁建庶人,意欲将其释放,一天他跟李贤说:“亲亲之意,实所不忍。”李贤对此大加赞赏。明英宗当天即奏请太后,英宗身边的人担心放出建庶人会出变故,明英宗表示“有天命者,任自为之”。英宗下令在凤阳为建庶人修建房屋,任其自由出入,还给建庶人娶妻,以续其子,并派人照顾建庶人生活起居。 “释建庶人之系”,此一举动也被视为明英宗的明智行为之一。
建庶人听说自己被释放后,且悲且喜。从2岁被囚禁,到被放出时已经五十六岁了,由于自小便受到囚禁而无法和外界接触,所以被释放时连牛马都不认识,没过多久就死去。
当笔者当初看到朱文圭的事例,就想到一部美国电影《楚门的世界》,楚门一辈子活在剧本了,电影编剧赋予他要看看外面世界的冲动。可是朱文圭呢,当他知道自己被释放时候,突然从过了50多年的固定状态中解析出,要换另一种生活时,恐怕朱文圭的心理未必会喜悦,更多的喜悦可能是一种见到外面世界的好奇。
但是可惜,成王败寇,从他出生成为朱允炆的儿子开始,就摆脱不了帝王政治,“最悲是乃帝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