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第二针不良反应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接种第二针乙肝疫苗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可分为局部反应以及全身反应,基本与接种第一针有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的情况相同。
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能够尽早使人体产生抵御乙肝侵袭的能力。
1、局部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硬结、疼痛等,一般过敏或注射部位损伤有关,在疫苗接种后会在针孔处出现红肿、疼痛以及硬结等现象,一般在2-3天后会自行消退,不会造成不利影响,但如果局部护理工作处理不好,如注射疫苗后洗澡,可能会导致针眼出现感染、发炎等不良现象;
2、全身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关节痛、恶心、呕吐、腹泻等,与自身体质有关,一般一天后症状会逐渐缓解,但如果出现过敏性休克,可表现为皮疹、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症状,则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接种乙肝疫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以及频率相对于其他疫苗来讲要小,如果接种第一针后存在严重的过敏性皮疹,不提倡再接种第二针疫苗,以免造成更严重的不良反应。
而接种第二针乙肝疫苗的目的是,为了使接种第一针产生的抗体更牢固、持续时间更长,因此如果没有其它特殊情况应按时接种第二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