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好奇心害死人

好奇心害死人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好奇心害死人

好奇心害死人的事例:

俗话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对新奇事物的热衷和投入是人们正常而普遍的心理现象。好奇心容易转移人们的注意力,使人们的精力转向新奇事物和现象,促使人们去追求新鲜事物。好奇心可以开启人们心灵的窗户,打开智慧的大门,但是也容易分散人们的注意力,可以被人利用而走向灾难的深渊。有的军事家就在战争中利用人们的好奇心,麻痹敌人的警惕性,设置一些心理战陷阱,引诱敌人上当。

公元前336年,年仅20岁的亚历山大继位为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从小就显示出过人的智慧和能力,12岁时他曾驯服过别的骑手不能驾驭的烈马。13岁到16岁,向当时希腊“最博学的人”亚里士多德学习了哲学、医学、科学等各方面的知识。继承王位以后,亚历山大很快表露出称霸天下的雄心壮志。公元前334年的春天,亚历山大率领3.5万人的大军和160艘战舰,开始了远征东方的行动。出发前,他把自己的所有地产收人、奴隶和畜群分赠给他人。一位大将迷惑地问道:“请问陛下,您把财产分光,给自己留下什么?”“希望”,亚历山大说:“我把希望留给自己,它将给我无穷的财富!”将士们被亚历山大的雄心所激励,他们决心随他到东方去掠夺更多的财富

亚历山大率领部队首先占领了小亚细亚,消灭了那里少量的波斯军队;然后他又挥师北上,在前进途中,听到伊利里亚人爆发了反马其顿统治的起义,同时得知伊利里亚人准备在培利亚城袭击马其顿军队。亚历山大听到这个消息,不得不率兵向西沿埃瑞贡河直趋培利亚。

培利亚城居高临下,山陡林密,道路险而窄,易守难攻,是控制埃瑞贡河和通往马其顿西部的关口。马其顿军到达后,伊利里亚人早已严阵以待。亚历山大随即命令部队向据守城外的伊利里亚人发起攻击,并很快得手。伊利里亚人被迫放弃城外阵地,撤到培利亚城里。可是第二天,伊利里亚骑兵又突然反扑过来,重新夺占了他们失去的阵地,使马其顿军受到很大损失。马其顿军面对伊利里亚人的威胁,他们不仅在数量上处于劣势,而且在补给方面也比较紧张。亚历山大决定改变作战计划,命令部队在城外扎营,建立围墙,同时派一支部队在骑兵的掩护下,搜集草料补给,然后再对培利亚城实行围困。可是,马其顿搜集粮草的部队刚刚派出,伊利里亚人就跟随而来,从后面发起袭击,亚历山大急率兵前往营救,才使这支部队幸免于难。

马其顿遭到袭击,粮草未能搜集,他们仍然处于不利的境地。培利亚城不能攻克,城外阵地又不能占领,如果长期对,补给不济,将会有更大困难。因此必须想办法在短时间内,把伊利里亚人从培利亚城调诱到平原,发挥马其顿方阵的威力给予打击。怎样把敌人引出来呢?

亚历山大想出一条妙计,决定举行一次大规模的操练。8月的一天,马其顿军来到埃瑞贡河徒涉场,在接近山林的高原上,摆开了一个一百二列纵队的方阵,方阵两翼各有骑兵200人,士兵们手持各种兵器傲然挺立,整个部队威武肃静。不一会,亚历山大一声令下,操练开始了。首先是骑兵的表演,接着是方阵步兵表演各种队形变换和刺杀动作,只见整齐的方阵兵举起长矛,忽而刺杀,忽而放下,一排排长矛向左刺,向右刺,长矛在空中前后左右飞舞,整个方阵步伐矫健,动作整齐,军容严整,煞是好看。守卫在山上的伊利里亚人看到马其顿军的精彩表演,看到整个部队调度灵活,纪律森严,许多人兴趣盎然,纷纷从阵地上跑出来一饱眼福。就在伊利里亚人兴致很浓的时候,亚历山大突然下达了进攻的命令。顿时,马其顿军高喊杀声,举起长矛向伊利里亚人刺去,伊利里亚人遭到意外的打击,顿时慌乱,有的急忙举起盾牌抵挡,有的到处乱窜。马其顿军紧紧追赶,乘机夺取了城外的阵地。城外阵地虽然夺到手了,但是培利亚城仍在伊利里亚人手里。如果采取围攻,没有足够的力量,也不是良策,还是以智取为好。于是,亚历山大又命令部队撤出夺取的阵地,渡过埃瑞贡河向对岸撤退。伊利里亚人看到马其顿军在退却,又反扑过来,企图进行截击。亚历山大率后卫部队反击,伊利里亚人眼看无法取胜,也就退走了。这样,马其顿部队安全渡过了埃瑞贡河,隐蔽在山林中。马其顿军撤退后,伊利里亚人以为不会再来,因而疏忽大意。部队宿营在培利亚城外,既未健全防御阵地,又不严格执行哨兵制度,防线很长,部队戒备松懈。马其顿的侦察分队很快报告这一情况,亚历山大率近卫步兵、同盟军和弓箭手立即出击。在黑夜掩护下,又渡过埃瑞贡河,向伊利里亚人发起进攻。还在睡梦中的伊利里亚人一部分被杀死,其余的人纷纷逃跑,仓皇逃遁中又遭到马其顿军追赶杀戮。伊利里亚首领逃回培利亚城,发现居民都弃城而走,于是他就放火焚烧了培利亚,然后逃到群山之中。

培利亚之战虽不是著名的或决定性的决战,但是就其战术上说,是十分成功的。利用人们的心理活动要求,采取花式操练等方法,吸引敌人,放松其警惕,然后进行突然袭击,击敌以出其不意,从而顺利攻克培利亚城,一举歼灭。

这也不能一概而论。一般人三岁以后,好奇心就会多起来,《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书就是满足少年好奇心的。反而是人长大以后,好奇心渐渐少了,但是能够持续保持好奇心的,就成了科学家。所谓好奇心害死人,其实是源于一种对科学的无知。电火花好看吧?你去摸摸看!

“好奇心确实害死人”

对于这句话来讲

我并不是完全认同

因为每个人都有好奇心

只要适度就没有问题的

这句话说的没错的,很多时候好奇心确实能害死人,特别是那种年幼无知的好奇心。还有一些成熟了好奇心,是可以发掘的,因为,成人的好奇心,他是有所准备去探索的好奇心,是能发掘很多不一样的事的。

俗活说:“好奇害死猫”,其实不是真的讲好奇心把猫杀死了,而是说好奇心可能使自己丧命的! 在实际生活中也并没有丧命那么严重,但起码是告诫人们好奇心要有一定的限度,不要因为好奇心将自己身处险境,否则会有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