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这个神秘小洞男人不能碰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乱掏耳朵等于给细菌开大门
掏耳朵是件很享受的事。可时间一长,有些人的耳朵就不对劲了,外耳道开始发炎,有时甚至还有黄色的液体流出。
耳鼻喉科医生说,现在,理发店里掏耳朵掏出问题的患者太多了,差不多每天都有。
耳朵的保健,你知道吗?
耳屎是保护耳朵的防线
人们把耳朵的分泌物叫做“耳屎”,潜意识上,是把它当成了人体的废弃物。
其实,耳屎还有个学名叫耵聍,而它对耳朵其实是有保护作用的。
人体外耳道的长度大约有2.5cm-3cm,耳屎只占外耳道的外三分之一,另外靠近鼓膜的那三分之二并无耳屎占据。
耳屎呈酸性,它使外耳道保持酸性环境,和耳道壁上的耳毛一起,抵御外部的细菌侵袭。
频繁掏耳朵,将耳屎一掏而尽,等于拆除了耳朵的外部防线,任由细菌侵入耳道和鼓膜,会引起慢性炎症,出现耳朵疼痛、流脓的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听力下降。
耳朵是人体很敏感的部位,每个人耳道的深浅都各不相同,任由一个不了解你身体的人来掏,一不小心,棉签就伤到了耳道旁的皮肤,甚至伤到鼓膜。
如果用来掏耳朵的棉签不干净,上面沾有细菌,耳朵的健康就更难保证了。
耳屎自己就会掉出来
有时,我们会用“你是不是耳屎堵住了耳朵?”
来形容一个人“耳背”。
然而,在正常情况下,即使不掏,耳屎自己也会掉出来。
耳屎会缓慢地从耳道内向耳道口移动,累积到一定程度,通过咀嚼时下颌关节的运动,它就会不断脱落排出耳朵外面,因此根本不用担心堵塞耳道。
健康的外耳道本身就有自洁功能。一味去掏,反而可能弄巧成拙,让耳屎出不来了。因为用棉签掏耳朵,有可能不仅掏不出耳屎,还会将它们往里推,令耳屎不能自己排出。一旦洗头、洗澡时耳朵不小心进了水,耳屎吸水膨胀,酸性的耳屎会腐蚀耳道深度的皮肤,引发炎症。
而且,经常掏耳朵还会引起耳屎的分泌异常,耳屎可能越长越多,新分泌的耳屎会由原本的片状变为碎屑状,从而降低保护耳朵的能力。
医生提醒,最好不要自己掏耳朵,洗头洗澡时湿了耳朵,最多只能用棉签擦拭一下耳廓的位置。假如出现耳屎堵住耳道的情况,可以上医院处理。
耳鼻喉科医生会在额镜直视的情况下,用专业的镊子将耳屎取出。
耳朵形状可以诊病
耳朵虽然每天被人使用,却不像眼睛和嘴巴那样被人重视,甚至很多时候人们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德国资深外科教授在《耳朵里的秘密》一书中写道,实际上,耳朵里隐藏着许多密码,通过耳朵可以看出人的性格和天赋,甚至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看耳朵辨疾病
中医专家曾说:“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视耳好恶,以知其性’的说法。”
中医中早就有通过观察耳朵的色泽、形态的变化来辅助诊断及鉴别病症的方法。
人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当身体出现问题时,耳朵的相关区域也会出现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