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飞信在2013年左右推出个50元无限量飞信套餐,是不是现在没微信什么事了?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飞信是怎么死的? 作为飞信的一名参与者,举几个简单的小例子吧:1.飞信的开发、运营、推广时,要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用领导的一句话“飞信的每一行代码,每一个用户都是国有资产”。2.飞信在渠道推广时,标题、关键字、简介、截图等内容都是需要审批的,不能轻易修改。而这些内容都是产品人员提供的,很多地方不适合渠道推广需要,但就是不能改。3.移动大领导随口一提的问题或不足,下面的小领导马上就开会研究,专门立项进行推进。因为涉及领导印象的问题。4.飞信只能用移动的号,闭关锁国不能用联通和电信的号。而且可以免费发送,但是回复的话,就又要收费了。 类似种种的事情还有很多,但都不是造成飞信现在尴尬位置的必要条件。
微信现在成为了中国的第一大平台,看起来好像一路上顺风顺水,甚至连有效的竞争者都谈不上有。但是当年那些对手,也曾强大过,微信也是在市场里拼出来的。比如中国移动的飞信,一个运营了接10年的聊天产品,曾经有5亿用户,现在已经销声匿迹了。和胡一刀一起来看看飞信的故事吧。飞信,你有多久没有听到过这款产品的消息?好吧,答案不重要,毕竟早在2012年,虎嗅就曾刊发过“飞信悼文”。而对于很多人来说,它早已经是一款死掉了的产品。日前,一些手机用户收到了中国移动发来的信息,称,”短信转飞信将于6月30日下线,届时终止提供服务,自2016年7月起不再收取月功能费。”有媒体将其解读为飞信将停止服务,默认了飞信的寿终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