鹞鲼怎么读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鹞鲼的拼音:yào fèn
鹞鲼(Aetobatus Blainville, 1816)是鲼形目鲼科的一属鱼类。
1、纳氏鹞鲼
学名:Aetobatus narinari (Euphrasen, 1790),鲼科鳐鲼属的一种鱼类。纳氏鹞鲼正式命名在1790年。它们是拥有不同形态的复杂物种,但比那些广泛而单一分布的物种有更多的限定范围,由于体型结构的复杂性,科学界仍在跟踪观察。成年纳氏鹞鲼不包括尾部,一般长度为1.8米,最长可达3.3米,计入尾部,最长可达5.5米。最大体盘宽3米。最大重量230公斤。其模式种产地在沙特阿拉伯的吉达。
2、无斑鹞鲼
体盘宽大,宽比长约大1.5倍,约等于全长1/3。尾细小如鞭。吻短,三角形,前端尖突。眼中大,上侧位,眼间隔宽平。喷水孔中大,上侧位。鼻孔横列,前鼻瓣宽大,连合为口盖,盖于口隅。具鼻口沟。口中大,平横,口宽约等于口前吻长1/2。上下唇皱褶密具粒状突。口底乳突细小,1行,15—16个,排成弧形。齿平扁宽大,上下颌齿各1纵行。鳃孔5个,狭小。胸鳍前部分化为吻鳍,在头侧分离,左右吻鳍合成一单叶。胸鳍前缘斜直,后缘凹入,前角钝尖。腹鳍长方形。背鳍小,1个,起点后于腹鳍基点。无尾鳍。体光滑。
3、斑点鹞鲼
(学名:Aetobatus narinari)是鹞鲼科、鹞鲼属的一种鱼类。体盘宽约为体盘长的2倍;前缘微凸,后缘凹入。吻较短,弧形,前端钝圆,向头前下斜,突出于腹面上,吻长约等于体盘长的1/8-1/7(幼体吻较短)。眼圆形,侧位,稍突起;眼径约与喷水孔径相等。喷水孔背位,位于眼后。口中大,平横,口宽小于口前吻长。鳍脚粗扁,后端圆锥形。背鳍1个,小型;起点距腹鳍终点比其基底长稍小,后端比腹鳍后端前许多。尾细长,约为体盘长之4倍;尾刺1个。体光滑,背面暗褐色或赤褐色,胸鳍、腹鳍和背鳍上具白色或蓝色斑点,吻上和头上纯褐色无斑点;腹面白色,胸鳍和腹鳍后缘暗褐色;尾鳍具暗褐色和浅色条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