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赋的特点?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汉赋,是在汉朝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摛文”;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 汉赋在结构上,一般都有三部分,即序、本文和被称作“乱”或“讯”的结尾。汉赋在后期写法上大多以丰辞缛藻、穷极声貌来大肆铺陈,为汉帝国的强大或统治者的文治武功高唱赞歌,只在结尾处偶尔略带几笔,微露讽谏之意。 扩展资料: 汉赋注重的是其“述客主以首引”这种“本于庄、列寓言”的虚拟,以及于铺陈叙事中对神祗鬼物的暗喻。汉赋的虚构集中表现为:散体大赋习惯于铺陈叙事中暗喻神祗鬼物;骚体赋习惯于体物抒怀中追慕人神同游的超脱;某些汉赋直接以祭神和颂神为主题内容; 个别汉赋甚至
汉赋,无疑是古典文学中一种影响深远的体裁。 刘勰在其文学批评巨著《文心雕龙》里说:铺才逦文,体物写志是赋之特征。前四字指的是赋的形式,后四字指的是赋的内容。《汉书·艺文志》载: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赋是一种不同于诗词,也不同于文的文体,介于二者间。 《诗》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周礼·大师》)。一般认为,风、雅、颂是三种诗体,赋、比、兴是三种写作表现手法。在战国时期,赋还只是古诗的一种表现手法。赋与比、兴的比喻象征、托物起兴不同,赋是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一种直白的表现手法。但有学者以为赋原来也是一种诗体,如章太炎先生在其《国学演讲录·经学略说》中提出:六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