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部分基金基本绿成一串儿了,是什么原因导致?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首先还是得 明确基金下跌,乃至暴跌的核心原因 ,无非两个:
1、 全球公共卫生事件持续发酵 ,股市也随之迅速下行。像这种系统性的、群体性的大跌,基金较难规避,所以大部分偏股基金都跌了。
2、 前期涨幅太快太猛 ,此类基金的代表是科技主题基金,尤其是重仓了芯片那些,可能没有全球疫情蔓延这事儿,近期该板块也得跌上一跌。其次, 目前既然已经跌下去了,现有的亏损我们也没办法让他消失,所以我们能考虑的只有这个基金有没有能力涨回来。
1、没有割肉的必要。毕竟A股目前已经足够便宜了,考虑到此前低点2440的政策底效果,现在即使大跌,最惨可能也就再跌10%。而且此前持续净流出的北向资金,今天也开始了净流入。而近一月里还有逾千亿南向资金抄底港股,种种迹象表明现在虽然即使不是底部,但大概率处于底部区间。2、近期热点频繁轮动,第一天还涨得很好的板块,第二天可能就涨不动了,因此对于基民来说,最好别去追涨,捕捉这种短期机会。3、鉴于谁也不能预测底部具体在哪里,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摒弃情感对操作的影响,定时定额的买入,持续摊薄成本。
简单来说,就是这12个字: “控制仓位,多看少动,坚持定投” 。
最近这段时间,相信不少基民都会这样的疑问:“都说基金的风险比股票小,那为什么我最近买的基金都在跌,甚至有些基金的跌幅比股票都还大呢?”
关于这个问题,可能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和理解。但是不管怎么讲,大家的出发点肯定都是一样的, 那就是想赚钱而不是亏钱。
所以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呢?
如果这时候,你问基金公司或理财经理,他们肯定会这样告诉你:“你要坚持,这些都是暂时的,如果你现在选择赎回那就真亏了。”最后,他们还会建议你做基金定投。
那么, 现在到底是赎回基金还是做基金定投呢?
其实在做决定之前,三思君认为不妨先检查下手中的基金。 因为如果你手中基金的基本面发生了重大变化,那么就没有必要继续持有或定投了。
1.主动型基金
虽然在成熟的海外市场,指数基金能够长期战胜绝大多数的主动型基金,但是在以散户为主的A股市场,主动型基金的平均回报还是远高于指数型基金的。
这也是很多基民选择主动型基金的原因。
但是在这里,三思君想说的是, 如果你看好的这位基金经理离职了,那么接下来还要不要投,你就要慎重了。
因为主动型基金的核心就是基金经理。如果基金经理的能力强,那么他管理的基金业绩,一般都不会太差。相反如果基金经理的能力不咋地,即使短期业绩很好看,但是长期看也会跌回去的。
因此当优秀基金经理离职后,很多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都选择清仓该基金。
比如汇丰晋信大盘股票基金(540006),在基金经理丘栋荣2018年4月28日离职以后,机构投资者就大比例的赎回了手中的基金。
当然如果看好的基金经理没有离职,那么就没有必要担心,可以继续持有或定投。
2.指数基金
可能有些基民觉得,我买的是指数基金,没有什么好担心。
虽然指数基金一般都不会重大的变化,但是凡事都有例外, 如果指数的编制规则发生了重大变化,那么你就要重新考虑了。
举个例子,深圳成指(399001)在2015年,因为指数编制规则的变化,其成分股由原来的40只就扩大到了500只。
换一句话讲,你原来是因为看中深圳的蓝筹股而选择深圳成指(399001),但是现在却给你变成了包括中小盘的指数。
这时候,你还坚持投吗? 尤其是在2015年蓝筹股估值不高,但中小盘股估值很高的背景下。
最后稍微总结下,如果你投资的是指数基金,只要指数的编制规则没有发生重大变化,那么就没有必要担心,可以继续持有或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