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诺二号的进行抢救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2007年11月18日,国防科工委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召开了第三次民用航天工作会暨全国空间应用推广交流会。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兼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做了大会主报告,通报了未来航天发展和应用的一些情况。
孙来燕在回顾“十一五”头两年航天发展的开局时评价“开局良好”,不过他也遗憾地指出,去年10月我国发射的鑫诺二号直播卫星,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导致卫星天线、太阳能帆板无法打开,至今不能工作,对鑫诺二号直播卫星的最后一次“抢救”工作预计在今年年底前进行。
孙来燕在会上表示,中国今后将重点突破大型卫星天线、激光通信、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有效载荷、先进运载技术等“瓶颈”,为航天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技术基础。同时,实施好“航天产品高可靠、长寿命工程”,力争实现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设计寿命由目前的2至3年提高到4至5年,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寿命由目前的8年提高到稳定运行15年。
“鑫诺二号”将进行最后一次“抢救”。把握究竟有多大?中国直播卫星有限公司业内人士表示,经过一年的分析研究,这最后一次“抢救”就是最后一击,失败则意味着卫星完全报废。
“所幸的是,目前卫星除了太阳能板和通信天线外,其它设备基本正常,也还能够接收到地面发送的指令。”该业内人士说,卫星没能展开的天线,只是发挥通讯卫星作用的工作天线,目前地面还可以向卫星发送指令,“抢救”还要靠遥感技术。如果专门发送一颗修理卫星,成本和技术难度太高,还不如再发送一颗通讯卫星。
目前“鑫诺二号”的发动机和燃料储备都还正常,如果“抢救”成功,至少可以挽回数十亿元的损失,但要在距离地球36000公里的同步轨道上实施修复,业内人士称成功的机会很小。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太空碎片专家都亨称,如果“抢救”失败,成本至少20亿元的“鑫诺二号”将成为彻底的太空垃圾,并要利用剩余燃料离开地球同步轨道。
投资巨大的“鑫诺二号”,就没有回收的可能吗?“到现在为止,国际上还没有从地球同步轨道成功实施回收的例子。”都亨说,国际上普遍不要求对地球同步轨道上的报废卫星实施回收,但是需要卫星离开轨道238公里以上。
“鑫诺二号”的燃料储备和发动机都正常,如果宣布报废,地面也将发送指令让卫星主动离开轨道。
美国曾利用导弹将报废的卫星击毁,“鑫诺二号”是否也会有此命运呢?“这不可能。首先美国打的那颗卫星,距离地面只有数百公里,属于低轨道;‘鑫诺二号’距离地球36000公里,技术上讲虽然可以,但成本之高是不可能去考虑实施的。”都亨说。
根据国内新闻报道 和美国太空监视网数据,鑫诺二号于2009年年中—2010年初主动脱离同步轨道,进入比同步轨道高约2000km的废弃卫星轨道,标志着鑫诺二号彻底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