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京剧

京剧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京剧

京剧《春闺梦》,是根据唐代诗人杜甫《新婚别》、陈陶《陇西行》中“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诗句意境编写的。

1931年,当时军阀混战,人民流离失所,程砚秋目睹这种社会现状,痛心疾首,请金仲荪先生编写了剧本。此剧与《荒山泪》是姊妹篇,反映了人民反内战、渴望和平的心理。在结构穿插上、表演艺术上,都有很多新的试验和创造。

故事梗概:汉末,公孙瓒和刘虞相争,百姓惨受征戎、流离的痛苦。王恢新婚不满数月,被强征入伍,阵前中箭而死。妻子张氏,终日在家伫盼,不觉积思成梦。梦见王恢解甲归来,张氏又是欢忻,又是哀怨,在闺房内与丈夫互诉离别之情。张氏随丈夫来到战场,乱兵杂沓,尽都是一些血肉骷髅,吓得张氏蓦地惊醒,才知都是梦境。

程砚秋很重视此剧,每演一次就排一次,1931年7月俞振飞正式下海成为京剧演员,与程砚秋合作。在《春闺梦》中,程砚秋借鉴了昆曲中的许多身段,载歌载舞。有昆曲的痕迹,这是此剧的一大特点。

剧中的二六、南梆子、二黄等唱腔,现在都是观众广为传唱的名段。二六中,“可怜侬在深闺等”中的侬字,是程砚秋到上海演出,借鉴了吴语,才有的唱词。侬,是吴语经典特征字,本意是人,也有“你”“我”等意思。南梆子一段,程砚秋先生为表现梦境,乐队中去掉京胡,用京二胡伴奏;剧中的小花脸、彩旦,首演时,是曹二庚的李信,李四广的孙氏,表演生动,幽默诙谐,使得此剧演来不温不糜;舞美方面,程砚秋尝试性地用了纱幕,表现朦朦胧胧的意境;尝试过添加布景幕布,表现战争的场面。

程砚秋、俞振飞《春闺梦》

程砚秋1935年在胜利公司灌制此剧唱片。1946年程砚秋与储金鹏在上海天蟾舞台演出此剧有实况录音。

各程派前辈们的《春闺梦》,各有特色,旋律、润腔儿、表演、舞台调度等方面,大家各不相同。

新艳秋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常演此剧,1981年(71岁)在上海与黄正勤合作此剧,有录像传世,1989年(79岁)在天津与贾真合作此剧,也有录像传世,虽然因年事已高,在表演上作了改动,但也是后辈学习程派的珍贵资料。

新艳秋先生

高华先生与俞振飞先生曾合作此剧。

高华、俞振飞《春闺梦》

《春闺梦》是李蔷华先生很喜欢的戏,李先生与小生高维廉曾在50年代就合作此剧;80年代俞振飞与李蔷华有此剧电视艺术片传世。2011年,八十三岁高龄的 李蔷华先生与蔡正仁合作,再度彩唱《春闺梦》。李先生不顾年高体弱,爱戏胜命,感人至深。

李蔷华、高维廉《春闺梦》剧照

李世济先生与闵兆华先生1984年曾在香港演出全部《春闺梦》,有录音传世。李先生按“龙虎斗沙飞石滚”的老词来唱;服装上,也做了改革。

赵荣琛先生1947年在大中华灌制此剧唱片,唐在忻先生操琴。 1983年纪念程砚秋逝世25周年演出,赵先生与俞振飞先生合作此剧,二位先生虽年事已高(赵老67岁,俞老81岁),舞台上有一些不尽人意(俞老忘词了,赵老嗓音、体力不支),但意境美,观众很喜欢。赵荣琛先生一生中,仅演了这一次《春闺梦》。

赵荣琛、俞振飞《春闺梦》剧照

当今舞台上,张火丁老师的《春闺梦》极具影响力,迷倒了无数观众。张火丁老师的《春闺梦》是遵循赵先生的演法。服装也是按赵先生的图样制作的。

在京剧音配像工程中,张火丁老师为程砚秋1946年《春闺梦》的实况录音配了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