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的事迹...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戚继光出生于一个军人世家,戚家因祖上立有军功,得以世袭山东登州卫指挥佥事,明代指挥佥事为正四品的武官。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虽然为官一生,但是他非常清廉,家中甚为清贫。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继光十七岁,为入京办理袭父职,家里竟卖掉房子才凑齐路费,但是未及等到戚继光袭职返回,景通便于家中病逝,死的时候“家徒四壁,惟遗川扇一柄、卧内一榻”,安殓之费,亦皆出于借贷。
戚继光袭父职后受命办理屯田之事,史称:“既司屯政,丝毫不染,夙弊为之一清。‘’其后戚继光率所部驻戍蓟门,其间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会试京师。
是年俺答入犯,发生了历史上所谓“庚戌之变”,继光被临时派任总旗牌督防北京九门,其间上《御俺答策》,受到朝廷重视。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戚继光被任命为都指挥佥事,督理山东备倭事项,从此开始了他的抗倭历程。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转任浙江都司佥书,仍理屯田事,次年进分守宁、绍、台参将,同年即有龙山所之捷。
戚继光在高家楼迎敌时,见明军在倭寇冲击下面临溃败,于是连发三箭,射中三名倭酋,稳住阵脚,转败为胜。其后戚继光与俞大猷合兵攻倭寇所据的岑港,因久攻不下,二人均被免官,戴罪办事。经过激战后,岑港终被攻破,戚继光得以复职。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戚继光改任台、金、严参将。次年倭寇大举侵浙,新河为倭寇所袭。戚继光分兵救援新河,率主力迎敌于宁海。倭寇乘机直扑台州花街,戚继光率军火速赶赴台州,将士们长途奔袭,一抵达便向倭寇发起猛攻。
在配合俞大猷歼灭福建倭寇战役中,横屿一战最为惊险,横屿地处海上,只一条浅礁与大陆相连,涨潮时被海水淹没,退潮时方能露出。
戚家军须乘落潮的短暂时间通过礁石登岛。戚继光命将士每人负草一束,铺草而进,自己亲自擂鼓助威,将士听从鼓声进止,终于攻上海岛,大败倭寇。横屿大捷后的中秋,戚继光与将士们以歌代酒,口授《凯歌》,即戚家军军歌。其后有平海卫大捷和仙游歼敌,肃清了福建的倭寇。
隆庆间,戚继光调守蓟镇,直到万历十年(1582年)罢职回到登州,于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1588年)病死于家中。
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大举进攻桃渚、圻头等地,戚继光率军扼守桃渚,于龙山大破倭寇,戚继光一路追杀至雁门岭。倭寇遁走之后,趁虚袭击台州,戚继光一马当先手刃倭寇首领,余党走投无路,全部坠入瓜陵江淹死。
而圻头倭寇竟又来侵犯台州,戚继光率军于仙居将其全歼。 台州大捷后,戚继光官升三等。而后,闽、广一带的倭寇流入江西一带作乱,总督胡宗宪无法平定,于是让戚继光来增援,戚继光率军于上坊巢将其击破,倭寇奔走建宁,戚继光引军回浙江。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海门一带抗倭。一次,约三千名倭寇在海门沿海上岸,准备去临海、仙居一带抢劫。戚继光命令戚印领兵在双港与城西交界的花冠岩一带埋伏,自己出兵佯败,把倭寇引到上界岭,等倭寇全部进入包围圈后,再两军夹击,一举全歼。
结果戚印年轻气盛,交战心切,没等倭寇全部进入包围圈就下令擂鼓冲锋,结果让一部分倭寇逃脱了。
戚继光回营升帐,因戚印没按照军令行事,下令推出去斩首。陈大成等将领跪在地上要求从宽处罚,留他一条性命将功赎罪。戚继光不答应,说:"我是一军主帅,如果我的儿子犯了军令可以不杀,以后还怎么带兵?军中的命令还有谁去执行?"于是,就在白水洋上街水井口这个地方,戚继光将戚印斩杀。
戚继光训练猴子使用火器,观看将士操练,偷袭倭寇,大获全胜。
一日深夜,戚继光正在帅帐内秉烛释读兵书,忽听帐外人声沸噪,忙冲出帐外查问,军校们怯怯回话,说是一面军中指挥作战的大皮鼓被偷盗。戚将军怒按剑柄,正欲治罪属下。忽有隆隆鼓声传入耳际,借着月光,循声望去,依稀可辨不远处的山坡上,一老猴王正有板有眼地擂着大皮鼓,而一群猴子、猴孙们则学着戚家军白天在野外演练排阵的架势。戚帅计上心来。次日将士们遵命捕捉了许多山猴置于笼内,并安放在校场边,让猴子天天观看将士们操练,同时赐予猴子们优厚的待遇。戚帅又遣调驯猴人训练猴子和使用发射火器。数月,一支令行禁止的猴军诞生了。倭寇再次来犯,戚帅把军队埋伏于山林中,把火器分发给猴兵,正当倭寇在山谷中安营扎寨,埋锅造饭不及半熟之时,指挥的军鼓响起,猴兵纷纷串入敌营,放起火来,敌阵中火烧连营,倭寇纷纷抱头鼠窜。戚帅挥军掩杀,不足半个时辰,全歼倭寇。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其父戚景通任漕运官员(今山东省微山县鲁桥镇)戚继光亦出生于此地。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世人称其带领的军队为“戚家军”。有多部军事著作及诗作传世,戚继光纪念馆现为福建省爱国教育基地。
戚继光训练猴子使用火器,观看将士操练,偷袭倭寇,大获全胜。
一日深夜,戚继光正在帅帐内秉烛释读兵书,忽听帐外人声沸噪,忙冲出帐外查问,军校们怯怯回话,说是一面军中指挥作战的大皮鼓被偷盗。戚将军怒按剑柄,正欲治罪属下。忽有隆隆鼓声传入耳际,借着月光,循声望去,依稀可辨不远处的山坡上,一老猴王正有板有眼地擂着大皮鼓,而一群猴子、猴孙们则学着戚家军白天在野外演练排阵的架势。戚帅计上心来。次日将士们遵命捕捉了许多山猴置于笼内,并安放在校场边,让猴子天天观看将士们操练,同时赐予猴子们优厚的待遇。戚帅又遣调驯猴人训练猴子和使用发射火器。数月,一支令行禁止的猴军诞生了。倭寇再次来犯,戚帅把军队埋伏于山林中,把火器分发给猴兵,正当倭寇在山谷中安营扎寨,埋锅造饭不及半熟之时,指挥的军鼓响起,猴兵纷纷串入敌营,放起火来,敌阵中火烧连营,倭寇纷纷抱头鼠窜。戚帅挥军掩杀,不足半个时辰,全歼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