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柔克刚—关于刚与柔的问题的高中生材料作文_议论文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以柔克刚—关于刚与柔的问题的高中生材料作文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自然少不了对“刚”和“柔”的颂扬,传下来的诗句不说上千也有几百吧。当然,刚有刚的说法,柔有柔的道理。而我,就是固执于喜欢柔的“霸气”。
在中国古代,人们最尊崇的就是“刚”,像项羽那样力能扛鼎的能人,完全不用寒窗苦读;像关羽那样可以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英雄,被人们推倒了“霸”的顶峰。然而,韩信的“四面楚歌”和谢逊的“反间计”却把这两位刚毅的勇士击败了。奈何你们有千夫之勇,也逃不过人家的逍遥一计。柔能克刚,成就霸业不止决定于力量,更需要的是智,需要韩信的“能屈能伸”。曾有位智者说:“天地高三尺。”试问像项羽这样的八尺英雄又怎能挺立于世信,他能受得胯下之辱,故只有他站在世间。人在天地间,怎能不低头刚强只会带来失败,“柔”才是完美之道。
我见不惯水杉的高耸,但对杨柳的柔顺却倍感亲切。我迷恋柳树的柔,那么贴近。而且我又时常在柳树下看见另一种“柔”——是爷爷奶奶们在把弄的太极。
在张三丰没有创下太极之前,向来是大刀阔斧子,谁拳头硬谁说了算。然而当这位神人发明了这套以柔克刚的拳法之后,世界变了,你要看到一个人拿着大斧子在那乱砍,铁定了这人有病。而你偶尔见到个打太极的前辈,你会这么认为,“哎!这太极打得不错,这人挺有内涵。”看来,以柔克刚一说早已深入人心,不必猜疑。
当然,“柔”除了忍让和拳法两个方面,还有随机应变的一层。
雪灾过后,林子里满地都是断枝残柯。只有雪松安然无恙。原来,雪松的枝桠具有柔性。每当雪厚到一定程度,雪松的枝桠就会往下弯,直到雪从枝头滑落。这让我想起那位伟大的民营企业家刘延林在生意失败之际看到后山的风景而想到的一首诗:“雪压竹枯低,低头不沾泥。明朝太阳出,枝枝与天齐。”正是这首诗,让他重新振作,有了如今的辉煌。是啊!困难总会重重地压在人身上,硬来只会吃亏,只有相应地变动才会有好的结局,这又何尝不是“柔”呢ext>
我喜欢“柔”,喜欢“以柔克刚”的霸气,也是因为“刚”办不到的事,“柔”能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