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上台后的美国政治与大国关系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这次的金融风暴对奥巴马获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是奥巴马的“完美风暴”。 布什政府对待金融危机的动摇和估计不足,使得他们无法拿出合理有效的政策去处理这场危机,从而大大降低了共和党在美国民众中的声誉。虽然麦凯恩在竞选过程中也在一直努力与布什政府划清界限。以前美国一直都有辅选传统,即执政党会在大选中帮助自己党内的候选人。这次麦凯恩却没有这样的辅选帮助,这也是他想与布什政府划清界限的一种表示。但是他的共和党身份很难将自己和布什政府真正区分开。
对奥巴马来说,金融风暴爆发的时间可称完美。如果早半年,希拉里肯定当选,如果晚半年,则肯定是麦凯恩的天下。可是偏偏在这个时间爆发,人们对于金融危机的关注以绝对优势压倒了种族、党派以及其他各种问题,争取到大多数美国人,特别是白人的选票,正所谓“人算不如天算”。
处理危机,奥巴马前途艰难任重道远
罗斯福用了两届任期去拯救危机中的美国。而这场金融危机比1933年更为严重。如果奥巴马能在第一届任期内稳定国内经济,使情况不再继续恶化下去;在第二个任期使美国经济恢复增长,他就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总统,也是在我看来他所能做到的极致。
是全民总统不是黑人总统
很多人关心身为非洲裔美国人,奥巴马会不会为黑人,或美国少数民族带来更多福利。陶教授认为,相对于布什政府来说,奥巴马可能会更关注少数民族问题。但是黑人选民只占全部选民数的14%,大部分还是白人选民。他以这么大的优势胜出,是全体美国人,也是相当数量白人选民的选举结果。他是全美国的总统,将从全美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政策和考虑问题。
不能简单用保护主义形容奥巴马的经济政策
有经济学家称,奥巴马的经济政策趋向保护主义,可能会对全球经济带来不利影响。陶教授认为,一个政府的经济政策是不能简单用经济学上的名词去概括的。奥巴马在竞选中透露了一些他的经济政策,比如给穷人减税,提出能源自给等。但是这远非全部。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是由一整套方案构成的。奥巴马当选后,肯定会召集美国一流的经济学家,一同研究出一整套的经济政策。这将与11月15日的华盛顿首脑会议密切相关。
与欧洲重修旧好
奥巴马上台以后首次以总统身份出访海外就将目的地选在了欧洲。在一周时间里他出席了三场重大国际会议:二十国集团峰会、北约首脑会议和欧盟-美国峰会。奥巴马公开承认美国在过去一段时间来忽略了欧洲在世界上的重要作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的分歧损害了美法、美德关系,让布莱尔政府承受了巨大的国内压力,而发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更使欧洲盟友付出了沉重代价。在整个行程中,奥巴马表现得低调而真诚,他微笑着表明自己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倾听”,获得了欧洲政府和民众的一致好评。
奥巴马寻求欧洲的合作和支持,指出欧洲也应该在反恐、武器扩散、经济危机问题上站出来与美国合作,共同努力解决面对的问题。美国将倾听欧洲盟友的意见,但是欧洲也应该承担起相应的安全责任,寻求多边主义、为美国单边主义恶果解套的意图跃然纸上。
奥巴马的对华政策值得肯定
奥巴马本人虽然在竞选中,不时对中国发出一点批评,但9月22号他在《中国商业周刊》发表的《关于对华政策》的文章中,总体的政策姿态是非常积极的。这篇文章有三点值得肯定的观点:1、承认中国的重要性。2、认识到中国的复杂性。3、确定其政策目标是寻求与中国的合作。
不能简单用保护主义形容奥巴马的经济政策
有经济学家称,奥巴马的经济政策趋向保护主义,可能会对全球经济带来不利影响。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陶文钊教授认为,一个政府的经济政策是不能简单用经济学上的名词去概括的。奥巴马在竞选中透露了一些他的经济政策,比如给穷人减税,提出能源自给等。但是这远非全部。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是由一整套方案构成的。奥巴马当选后,肯定会召集美国一流的经济学家,一同研究出一整套的经济政策。
奥巴马对华态度理性务实
并不否认各个总统候选人的中国观会有所不同,但是美国朝野上下的共识却非常清晰:中国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崛起和繁荣强大是不可忽视的事实,所有候选人也都曾提及美中关系是21世纪美国外交政策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国读者可能会认为,有些美国总统对华强硬,有些比较友好。这其实是个误区。美国总统中国观的建立是一个长时期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他对中国的个人感情的转变,但更为重要的则是美国国家利益的需要。”
中美双方都应当从新的全球化环境下把握两国的战略关系
中国和美国分别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在维护全球金融稳定方面具有越来越多的共同战略利益,当前全球经济所出现的调整,可以说是全球经济从剧烈的失衡重新寻找新的平衡点的过程,在这种动荡的寻找平衡点的过程中,中国和美国都深深涉及其中,只有保持良好的战略合作,才真正从长期内有利于双方的战略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