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性的哀悼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全国性的哀悼活动的意义是表示对逝世的重要人物的追思或者对普通民众的生命价值的尊重。
在重要人物逝世后,各个国家往往都设置各种形式的哀悼日,以示对人物的追思。此外,在伤亡惨重的重特大事故发生后,很多国家政府也都会宣布设立全国哀悼日,以显示对普通民众的生命价值的尊重。由于这种形式体现了“尊重生命”“以人为本”的意识,因此逐渐成为某种“国际惯例”。根据情况,全国哀悼日时间长短不一。
扩展资料:
2020年4月4日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20年4月4日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在此期间,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4月4日10时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新华社武汉4月2日电 近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根据《烈士褒扬条例》和《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关于妥善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牺牲人员烈士褒扬工作的通知》精神,按姓氏笔画排序,评定王兵、冯效林、江学庆、刘智明、李文亮、张抗美、肖俊、吴涌、柳帆、夏思思、黄文军、梅仲明、彭银华、廖建军等14名牺牲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人员为首批烈士。他们不顾个人安危,逆行出征,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用生命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一、体现了“尊重生命”“以人为本”的意识
一直以来,在重要人物逝世后,各个国家往往都设置各种形式的哀悼日,以示对人物的追思。此外,在伤亡惨重的重特大事故发生后,很多国家政府也都会宣布设立全国哀悼日,以显示对普通民众的生命价值的尊重。
二、增强国家和民族认同感,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和整个民族的凝聚力
设立全国哀悼日,全国下半旗志哀,这种中央政府以全体国民名义举行的哀悼仪式,不但能给遇难同胞的亲人以莫大的精神慰藉,更能让全体国民都真切感受到自己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从而增强每个公民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认同感,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和整个民族的凝聚力。
国旗为公民而下降时,就是尊严为生命而上升的时候。
三、让人们的心灵得到洗礼
全国性的哀悼,是人们内心的感怀。国家层面的哀悼是对逝去生命的尊重,同时也让每一个不同的生命体验同一种情感,这种情感不单是对逝去生命的缅怀,更是一种向死而生的感情。
以2020年4月4日针对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全国性哀悼活动为例。思考疫情和人生,对许多人更是一次精神洗礼。它会使人们更深切地体会到战“疫”态势向好来之不易,更加珍惜看似平淡、实际安康的美好生活,更加懂得努力奋斗与不负韶华的深刻意义。
扩展资料
截止到2020年4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主要哀悼活动
1、1950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逝世,下半旗致哀。
2、1976年1月8日,周恩来、1976年7月朱德和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时,曾经设定过全国哀悼日。
3、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去世,所有电视节目都停播了,电视里只有邓小平的一张大照片,哀乐低回。
4、1999年5月12日,为哀悼驻南联盟大使馆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中遇难的三位烈士,天安门、新华门、人民大会堂、外交部所在地和上海等地下半旗志哀。
5、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国务院决定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
6、2010年4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公告宣布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4·14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7、2010年8月15日,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8·7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8、2020年4月4日,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