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吴仪副总理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我特别提出请大家思考和研究一个问题,中医学中有一个理念-----“上工治未病”我理解就是重视预防和保健的医学,也是防患于未然。我们现在讲如何治病,如果预防工作做的好,身体强壮了,抵抗力增强了,不生病或少生病不是更好吗?
我建议:把现代医学的理念由治愈疾病向预防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方向做出调整“上工治未病”的重点要凸显出来,把“治未病”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可以先选用几个中医院进行试点探索。
吴仪总理的这段话,以战略的眼光,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高度对医学的目的和医生的职责做出了深刻的阐述,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就是预防和保健。是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之一.“治未病”工程全国启动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全国“治未病”高峰论坛上指出:健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永恒主题。
对于每个人来说,健康是根本,是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基石,预防保健是维护人类健康的关键环节。作为医学而言,维护人类健康无疑是其天职。维护人类健康的手段不外乎是治疗疾病和防患于未然,这两者中,后者更为积极主动,更具有良好的成本效果。
21世纪的我国卫生事业关键在于预防保健,在于防患于未然。中医学蕴藏着丰富的预防思想,总结了大量的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的方法及手段,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显著的优势。“治未病”理念几千年来一直是指导中医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要“未病先防”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感染“邪毒”,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循“勤洗手、常消毒、少聚会、多通风”的传染病预防原则。
预防即是中医的“治未病”。所谓“未病先防”就是在尚未患病时就预防疾病的发生;“既病防变”指的是有了疾病,要防范疾病出现新的并发症或病情进一步恶化。早期预防对降低疾病的发生率,以及遏制重症病例均有重要的作用。 具体来说,“未病先防”就应强调饭前便后或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宝宝洗手,不要让他们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婴幼儿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在疾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去,同时要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居家治疗的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
紫外线可以杀灭肠道病毒,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并使被褥清洁,衣着舒适、柔软,且经常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