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简易读懂资管新规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资管新规的内容非常冗长且全都不是人话,原文不贴,详见人行官网,以下用通俗的语言谈一下对新规的理解。
第一,简单解释几句,什么是「资管新规」。
资管新规,全称应该是「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新规定」,既然是新规,那对应的肯定就是老规旧规。
为什么要搞个新规出来呢?因为老规有各种各样不合理的地方,容易导致金融系统不稳定,甚至出现系统性的金融风险,比如银行坏账等。结合当下高层对经济治理的首要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部署,新规的出台就不难理解了。
这是资管新规制定和落实的大背景,应该结合这个背景来理解。
第二,此次新规出台的规格之高,历史首次。这意味着后续新规的执行,可能会超预期的严格。
大家要知道,在刚刚过去的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资管新规就作为主要内容之一被最高层拿到台面上来讨论的。并且,此次新规是在新的监管爸爸上位后主导的首个基于新的监管框架下的大监管文件,其 意义之大,规格之高,可见一斑。
也正是如此,新规在后续执行的过程中,我认为它也是要坚定落实的,不存在太多讨价还价的空间。 认清现实,现在是监管当家。
第三,对金融市场来说,算是一个边际利好,但程度有限。
利好主要是指过渡期的设定。今天公布的正式意见当中,给金融机构设定了2020年底之前的过渡期,这比此前的征求意见稿当中延长了一年半。
为什么这对金融机构是利好呢?你要这么理解,按照此前的征求意见稿,在19年中,金融机构就必须全面执行新规,意味着很多不规范的业务要快速规范化,这毫无疑问是非常有压力的。甚至可能会出现违约,引起金融市场骚乱,危害金融市场稳定。这就是常说的,不能因为处置风险,引发新的风险点。
现在设置过渡期后,银行资产负债表以外的资产和负债回表,也能更从容应对,从而减少对金融市场狭义流动性的冲击。
第四,资管新规的适用范围几乎是整个金融行业,这意味着强监管的全面落地。
按照央妈官网的解释:
资管新规主要适用于金融机构的资管业务,即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资管机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接受投资者委托,对受托的投资者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的金融服务。
以上的定义几乎是360度无死角全覆盖,少许国家另行规定的除外。这意味着统一监管、协调监管、强力监管的监管大时代正式落地,未来监管套利的空间基本被锁死。
第五,打破刚性兑付,实行净值化管理。意味着银行理财产品将不再绝对安全,保本型理财产品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这一点,可能是老百姓最关注的,也是最直接相关的,因为它会影响到每个人的钱包和投资理财方式。
打破刚性兑付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以前买的银行理财,通常银行会负责保本的。但现在明确告诉你,银行不再负有这个责任。监管也不再允许银行这么搞,银行不听就会面临重罚!必须要让投资者自己承担风险。
简单来说,就是一句话: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任何理财产品,投资都需要风险自担,后果自负。
亏了不要去银行门口拉横幅,有赚有赔是以后理财的常态。
那什么叫净值化管理呢?就相当于基金一样,有支付宝的同学可以打开看一下基金每天的净值变化,就是你所购买的理财产品的市场价值随着投资标的价值的变化而变化。
那为啥保本保得好好的,现在不保了呢?看看央妈是怎么说的:
刚性兑付偏离了资管产品“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质,抬高无风险收益率水平,干扰资金价格,不仅影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弱化了市场纪律,导致一些投资者冒险投机,金融机构不尽职尽责,道德风险较为严重。
这段话里可谓含义非常丰富。
1)首先你要明白,资产管理的本质就是代客理财。
如果代客理财能承诺保本,那对投资人来说岂不是无本万利的事情?反正怎么样你也不会亏咯,那管理机构的压力是不是非常之大?谁愿意来搞这种事情?
毕竟这世界上最难的有两件事,一是单身狗脱单,二是搞投资必须承诺保本。
2)承诺保本会抬高无风险收益率水平,干扰资金价格。
这个很好理解了,本来有风险的投资,银行承诺保本,那相当部分人都会去买理财产品而不愿意把钱存银行或者买国债了,那存款或国债(相当于无风险收益)为了吸引资金过来买就会抬高自己的利率。
3)影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如果一个垃圾项目经过包装获得了银行理财资金的支持,最后这个项目又烂尾了,那么投入的资金就完全是浪费。如果这种浪费形成的亏损由银行来垫付,那么投资人就不会「长记性」,可能就会有更多的资金会被浪费到垃圾项目当中。
换句话说,资金的价格被刚兑扰乱后,已经无法正确识别不同的违约风险。而一个无法对风险进行正确合理定价的金融市场,显然是一个缺乏效率甚至是一个失败的市场。
金融市场配置资金进而引导其他资源流动的核心前提,是要识别出不同的风险,并且给予对应的定价。
比如在国外发达的资产证券化市场下,风险较高的「垃圾层」证券,收益率就会非常高,以此来弥补投资者可能承担的亏损风险。而信用越好的层级,收益率就会越低。收益率和违约风险是一一对应的。
但在刚性兑付下,这种对应关系就被打破了,因为反正不管你是优质资产还是垃圾资产,银行都会负责兜底。这种兜底实际上最终会由整个金融体系来买单,进而积累金融风险。
4)刚性兑付会引发道德风险。
这个理由也非常好理解,一句话来解释,就是反正有妈兜底,我就怎么玩儿都行。至于我明知这个游戏有问题,我参与是不应该的,那我也不管,反正出事了有人负责。这就是所谓的道德风险。
按照资管新规的要求,在2020年之后,所有的资管产品包括银行理财都必须符合打破刚兑净值化管理的要求。在过渡期内,为了承接银行一些此前投出去的项目而发的产品,仍然可能实行保本承诺,但新发的理财产品,必须立即按照净值化管理的要求来。
总而言之一句话,同学们以后买银行理财,一定要多长个心眼了。 闭着眼睛买银行理财的日子,正式成为历史。 未来越来越多的理财产品出现亏损甚至违约甚至血本无归,都不要感到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