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46所学校改名啦,报考时一定要看清楚!(附学校名单)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日前,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正式公布了2017年度申报设置列入专家考察高等学校名单,共有46所高校入选该份名单,其中包括 “新设本科学校” 21所、 “更名大学”16所、 “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民办本科学校” 6所和 “同层次更名”的学校3所。
其中21所“新设本科学校”中,有16所学校申请将学校名称中“职业”、“职业技术”字样去掉,现在实行一校一名制,提到一个学校首先让人眼前一亮的就是名字,作为学校的“名片”,各大学校越来越重视。那么各大高校改名有什么规律呢?
一、将涉及的地域越改越大。
如 “泸州医学专科学校”更名为“泸州医学院”,2015年,该校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同年年底,再度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
二、改变学校的性质类别。
这种情形最为普遍,学校在实现了高等专科学校——学院——大学的更迭后,申请进行校名的更改,让学校看上去“办学层次”越来越“高端”。
三、界定学科类型的用词越来越时尚、综合。
比如,用“工程”取代“地质”, 用“科技”取代“钢铁”, 用“金融”取代“财政税务”,用“工学院”取代“机电”,等等。
四、摘掉“职业”的帽子。
有很多职业技术学校会申请去掉校名中的“职业”或“职业技术”字样,而迄今至少有65所高校已完成了这样的更名。
其中的每个字眼,都可能为学校带来不同的社会评价。看来,校名“大有讲究”,使用不同的字眼,往往会被部分人士贴上意味深长的标签。
比如普通本科学校的名字,有“学院”和“大学”之分。其中称为学院的,要有5000人以上的全日制在校生,并且专任教师总数不少于280人,研究生学历教师不能低于总数的30%;称为大学的,应有8000人以上的全日制在校生,研究生数不能低于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5%,专任教师不低于400人,研究生学历教师不低于50%。
大多数人都通过学校的名字来判定学校好坏,所以很多学校改名,是为了吸引考生、提高录取分数线,来提高学校的影响力,使学校行政级别上升,争取更多的教育经费与资源。
高校更名不应该本末倒置,制造噱头,给人以误导。而高校本身,应该真抓实干提高自身学科建设、学术水平。大家也不应以学校名称论英雄,在报考时要充分了解学校是否适合自己,不能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