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瑞典在二战前后所研发的坦克,虽说没派上用场,但充满了大胆创新

瑞典在二战前后所研发的坦克,虽说没派上用场,但充满了大胆创新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瑞典在二战前后所研发的坦克,虽说没派上用场,但充满了大胆创新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因为紧张的局势一直在持续,坦克的研发与应用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其中自然要以欧洲的那些主要参战国为主。反观那些保持中立或工业基础薄弱的国家,就很少会将精力放在坦克上,可总有那么几个例外的,比如说瑞典。二战时瑞典保持了中立,因潜在的威胁,他们还是保有了一定数量的坦克,而且还多为自行研制。数量和实力自然没有办法和苏德等国相比,但就独树一帜这一点来看,瑞典坦克还是占上了的。

北欧的工业强国,坦克研发的起步

瑞典地处北欧,因高纬度的原因气候寒冷,要往早了看,这里曾经可是维京人的地盘。17到18世纪的时候国力达到了鼎盛时期,先后与法国、俄罗斯及邻国挪威等发生了战争。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瑞典就选择了中立,并因此保存了自己的实力。就工业能力来看,瑞典是当时北欧五国中最强的一个,甚至在整个欧洲都属于名列前茅的存在。因一战时坦克的出色表现,习惯置身事外的瑞典也准备装备上这种威力强大的武器,以应对威胁并展现自己的国力。

当时一战已经结束,瑞典若是再从拖拉机开始入手就显得有些落后了,正好德国因为战败必须放弃掉一批武器装备,这其中就有有刚刚研制好的LK-2轻型坦克。借着这次机会,瑞典成功从德国那里搞到了十辆LK-2轻型坦克,之后又将其改名为“Stridsvagn m/21”,其中“Stridsvagn”就是瑞典语中坦克的意思。从这时开始瑞典就算是拥有自己的坦克了,不过当时并没有组建成坦克部队,而是一个训练部队。同时瑞典也开始着手准备自主研制坦克,毕竟一战时期的坦克从战争结束时就已经过时了。

1934年的时候,L-60轻型坦克研制成功,这到不是瑞典第一个自己研究出来的坦克,而是这个轻型坦克系列的最后一辆,算是最终形态。瑞典的工业基础和创造力在这辆坦克上被体现的淋漓尽致,车体结构紧凑,悬挂也具有先见地采用了扭力杆式。其全重8.5吨,前装甲最大的厚度为15mm,主武器是一门20mm的机炮,后来也有37mm炮版本,最快移动速度可达每小时45公里。到了这辆坦克出现的第二年,它就凭借自身优异的性能走向了国际市场,爱尔兰、奥地利都曾少量购买用于研究,而匈牙利则直接购买了生产许可,并称其为“托尔迪坦克”,1939年到1942年之间一共生产了超过两百辆。

捷克的38t轻型坦克和“Stridsvagn m/41”

能自主研发坦克固然是一件好事,但针对性能优秀的他国坦克进行采购和仿制也是上策。从1937年开始,瑞典军队就注意到了捷克斯洛伐克对38t轻型坦克的设计。关于这辆坦克,熟悉的人应该还是比较多的。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国占领之前,它仅生产了20余量,而后因为性能优秀被允许继续生产,不过已经变成了德军的装备。它全重9.5吨,装甲最厚处30毫米,主武器是一门37mm坦克炮,最快移动速度达到了每小时42公里。单看这一配置,它并不比早期的三号坦克差多少。

捷克斯洛伐克被占领之后,瑞典通过种种途径也搞到了38t轻型坦克的生产许可权,命名为了“Stridsvagn m/41”,并生产了220辆。其中一部分,还被改装成了坦克歼击车,所搭载的武器为瑞典自产的75mm反坦克炮。因性能可靠,到了二战后这些小坦克并没有被马上放弃,光是以坦克形态就服役到了上世纪50年代。到后来还改成了装甲运兵车,名为“PBV 301”。在更换了现代武器之后,这些战车甚至一直服役到上世纪70年代左右,由此可见,不是很起眼的38t轻坦在当时是多么受欢迎。

Stridsvagn m/42中型坦克

因德国占领丹麦的举动,瑞典开始担心了起来,为了自我安慰和展现实力,瑞典决定研发并装备一辆更大更强的坦克。凭借之前打下的基础,于1941年研制出了“Stridsvagn m/42中型坦克”。和之前的坦克相比,这辆坦克的重量达到了22吨,虽然和其它国家的中型坦克相比轻了不少,但这对于瑞典来说已经不错了。前装甲为55mm并呈现出了倾斜的状态,主武器是一门口径为75mm的L/31坦克炮,因炮塔设计的宽大,在主炮一侧是两挺并联的机枪。

因瑞典一直保持了中立的状态,这辆坦克并没有参与过实战,但从纸面数据上来看,这辆坦克在火力和装甲上已经和同时期的坦克相差不多了。不过毕竟瑞典没有经历过实战,这辆坦克还是看出很多缺点。比如悬挂前大后小的设计,是为了跨越战壕而准备的,而较高的车体不仅容易发生侧翻,还很容易成为被发现的目标。至于车体高的原因,可能和美制谢尔曼一样,是因为后置前驱的动力结构将车体抬高了。从1943年到1945年,这辆坦克一共被生产了282辆,其间并没有销往其它国家的记录。

战后瑞典对于坦克的研发与创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瑞典并没有放弃对新坦克的研发,在此期间,他们也曾引进英国的百夫长坦克,甚至还有效仿法国使用摇摆式炮塔的计划。战时制造的m/42中型坦克也没有被放弃,而是安装了上了一个全新的炮塔,成为了一辆过渡时期的新坦克。所诞生的成品就是“Stridsvagn 74”中型坦克。其车身完全继承了之前的设计,仅在驾驶员观察口处做了改动。内置发动机换成了斯堪尼亚607汽油发动机,以便为增加的重量提供充足的动力。

炮塔的改变可谓非常大了,和原有炮塔相比,新炮塔大了不少,而且在外观的设计上还充满了科幻的感觉。因为有了额外的空间,主武器换成了56倍径的75mm炮,后期为了弥补火力上的不足,炮塔上面往往还加装有反坦克导弹。别看体型变大了不少,但在防御力上其实没有一点长进,为了保证动力系统的可靠,新炮塔被设计的很薄,炮塔正面算上炮盾也就45mm厚,还没有以前厚。就算火力被加强了,就综合的实力来看,它和一辆二战坦克没有什么区别。

与之不同的是,后来出现的103型坦克绝对会让人眼前一亮,因为没有炮塔的设计,经常会被人认为成是一辆坦克歼击车。 至于它到底是什么?理应就是一辆主战坦克,因为这是瑞典人本身对它的定位,再说了,坦克歼击车在二战结束之后就被大规模的放弃了,瑞典人不至于在歼击车上下功夫。这辆车采用了油压悬挂系统,在火炮固定于车体的情况下一样可以进行俯角或仰角设计。同时因为没有了炮塔的限制,坦克内部除了采用自动装弹机外,所携带的105炮也增加到了62倍径,极大增强了自身的火力。

结语

103型坦克放到别的国家可能有些中看不中用,但就瑞典主打防御外加地形复杂的特点,这辆奇特的坦克还是很受用的,不过和它的几位前辈一样,没有参与过实战。 倒是其独创的油压悬挂被不少国家看上,并引用到了自己的坦克上面,这也算是瑞典坦克自二战前期开始,最有成就的一项设计。

参考文献《Historien bakom Strv 103》、《Tanks of the World 1915-1945》、《Landsverk Stridsvagn L-60》、《.Tank Turret Fortif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