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角抵

角抵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角抵

历史知识

古代竞技运动。杂技百戏之一,亦作角氐、觳抵、角觝,是一种两人相抵角力的竞技。后世亦称相扑、争交,大致相当于现代的摔跤。其名始见于《史记·李斯列传》。据《汉书·刑法志》,至迟在战国时已经出现这种寓武备于戏乐的活动,而“秦更名角抵”。汉时遇重大庆典,于广场杂陈百戏,角抵多为主要项目,故当时也把角抵作为百戏的泛称。唐时盛行,规定每年元宵节(正月十五日)、中元节(七月十五日)为角抵之期。中唐以后,亦称相扑。赵璘《因话录》卷一:“文宗将有事南郊,祀前,本司进相扑人。”敬宗尝阅角抵于三殿,时人蒙万赢以角抵为业。《唐摭言》卷十引《角抵赋》:“前冲后敌,无非有力之人;左攫右拿,尽是用拳之手。”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亦好角抵。

角抵的解释 古代两人相抵较量气力的一种运动,类似现代摔交的一种技艺表演

角的字典解释 角 jiǎo 牛、羊、鹿等头上长出的坚硬的东西:牛角

抵的字典解释 抵 dǐ 挡,拒,用力对撑着:抵挡

即“伯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