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如何看懂短道速滑比赛?

如何看懂短道速滑比赛?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如何看懂短道速滑比赛?

从两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赛场规则

刚开始接触短道比赛的我,也看不懂赛场规则,甚至不知道每个项目是如何比赛的,如果只是草草的想能看明白比赛,多看几场比赛,大致的就都懂了。但如果我们想更了解一点点,首先就要明白都比什么,怎么比。

话不多说先放图。

短距离项目:

500 米(4圈半)女/男:初赛,预赛,排名赛,1/4决赛,半决赛,B组、A组决赛,决出冠亚季军。

1000 米(9圈)女/男:初赛,预赛,排名赛,1/4决赛,半决赛,B组、A组决赛,决出冠亚季军。

长距离项目:

1500 米(13圈半)女/男:预赛,排名赛,半决赛,B组、A组决赛,决出冠亚季军。

女子3000 米接力赛(27圈):预赛,半决赛,B组决赛,A组决赛,决出冠亚季军。

男子5000米接力赛:预赛,半决赛,B组决赛,A组决赛,决出冠亚季军。

男女混合团体赛:4圈,7圈,10圈或其他项目。

2000米男女混合接力赛或其他项目。

一些术语:

预赛-Heats

初赛-Preliminaries

排名赛-Ranking Finals

半决赛-Semi-Finals

B组、A组决赛-Finals B,A

1/4决赛-Quarter-Finals

当然,包括我最喜欢听的发令员的专业话语。

"Go to the Start"-“各就位”(运动员保持静止动作)

“Ready”-“预备”(运动员保持起跑姿势)

砰!

嗖嗖嗖~

好了,介绍了一点赛场规则,那么就要进入到真正的关键了。关于题目,如何欣赏一场短道比赛,欣赏谁,当然是运动员啦!!

二、运动员

短道速滑比赛不同于大道速滑比赛,关于一个运动员,我们将其从三点进行分析,这也是每位运动员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技术,体能,战术。

在短道弯道滑跑区域是保持和加速的区段,也是超越对手的最佳阶段。因此成功的超越需要智力,而智力的基础是娴熟的弯道技术,技术又需要相当的体力作支撑,三者缺一不可,而技术确是重中之中。(采自哈师大某篇硕士研究论文)

画质感人,流下感动的泪水!

让我们再聊聊体能,最近看短道比赛看到的最多的评论就是,中国队的体能不行,中国队的体能是问题,我相信很多和我水平差不多的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韩国选手在比赛后半场还有体能超越对手冲刺,而我们的选手却显示出体能下降的状态。这不得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

最后再聊一聊战术。

心理战术,有的时候运动员的身体会暴漏他们的心理状态,比如说韩天宇在近日的得雷斯顿站世界杯的两场比赛。

以我不太专业的角度,我是觉得天宇在2中比在1中的心理更放松,当然,如果我没有经历过运动员的经历,我不可能完全揣摩他们的心理状态。但模模糊糊我们能通过他的肢体状态感受到他们的压力,他们的焦虑,他们的害怕,中国队选手倾向于领滑,看到比赛评论里有人说,领滑不会一直领滑,反而会给他们带来压力,因为他们后边可能是虎与狼。

场上战术,不吹不黑,先来看一段视频。

我甚至觉得韩国用这套战术打败了一大半人。

且听我粗略且粗暴的描述。

前几圈在后面跟滑,到后面2-3圈突然猛发力,加速,超人,到第一领滑,扣住内道,保持全力滑,要是有队友与队友进行捆绑,第一,完胜。

作为中国观众的我被这个战术恶心到了,但是今日的德累斯顿站任子威 安凯的那场比赛,那个战术,真的是让人十分舒服爽快!

想必韩国选手处于懵的状态,国家的抗韩战士们,加油!

以上就是我对于短道比赛简单的赛则介绍,和我看比赛关注的一些点,不专业之处很多,从此以后在自己滑冰技术提高以后,能更加细致的关注运动员更细微的动作,当然,这些我暂时观察不到的,我的专业运动员朋友都有作出讲解给我,在此感谢。

最后,中国加油,武汉加油,国家短道速滑队加油,国家速度滑冰队加油,2022北京冬奥,让我们静待烟花绽放!

2020.02.10

短道速滑起源于加拿大,是现在冬奥会的一项赛事,比赛场地大小为30m×60m,跑道每圈长度为111.12m,最早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加拿大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开始修建室内溜冰场,一些在室外滑冰的速滑运动员也开始在室内溜冰场练习。

短道速滑比赛不同于主干道速滑比赛。至于运动员,我们就从三点来分析,这是每个运动员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技术、体力、战术。在短道弯道跑区,是保持和加速的路段,也是超越对手的最佳阶段。因此,成功的超越需要智慧,而智慧是建立在娴熟的转弯技术之上的,技术需要相当的体力来支撑。三者缺一不可,技术是最重要的。中国队体能不好,中国队体能有问题。相信很多和我水平相当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韩国选手在下半场比赛中仍然有体能超越对手,而我们的选手却表现出体能下降?这一定是一个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要学会合理运用规则,超越对手,所以一开始就占据位置更重要。不同的位置(内道在前,外道在后)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决定比赛的最终结果。不得不承认速度是绝对的优势,但是比赛的位置和球员的临场发挥也会对最终的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最后就是犯规的处理,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故意用身体任何部位阻挠、推搡、推搡或阻止其他运动员”都可以视为犯规。但是比赛过程中,情况千变万化,很多时候裁判需要看慢镜头回放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被认为是犯规者,你将被取消比赛资格。

短跑道速度滑冰最早1905年起源于加拿大,1992年列为冬奥会项目。

以下是场地情况:30米x60米的赛道,除了标准滑道外,还要设置4条备用滑道。

项目分为男女个人赛和团体赛。个人赛有500米,1000米,1500米,团体赛需要4名成员接力,其中男子团体滑行距离为5000米,45圈,而女子为3000米,7圈。

这项运动肯定是拼速度啦,据说优秀的选手滑行速度可以达到50KM/H,天啊相当于开着50码汽车在路道上行驶,其实也很快的哟。

这种拼速度的竞技赛,真挺危险的,万一摔倒,差不多是出一场车祸呀。所以运动员需要带头盔手套等装备保护自己,赛场也会有泡沫防护垫。

对与我这种门外汉来说,我觉得了解这么多久可以了。真实比赛就看个谁更快不就完了嘛哈哈!

用听觉,就是用听觉。

听觉神经比视觉 还要更快一点

运动员听觉反应是0.1秒,视觉反应是0.2秒

在竞技类项目尤其短道滑冰上 以视觉判断,就会漏出很多信息 毕竟 决定运动员 第一和第五

中间不超过0.5秒,

快速的反应才能直达神经中枢。

最好的方式是在现场。 聆听运动员的呼吸声。

以及 运动员滑行过来 从冰面渗透下来的 阵阵爆响。

如图所示。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呢?

因为速滑运动员 自身重量 75公斤加上 大概是45迈的速度 再加上6个g的 离心压力。

重点来了 ! 聚集到头发丝 凹槽的受力面积

这完全就是艺术的展现。 这就是艺术的对决。

所以请大家 认真买票 去听一场艺术的对决吧。

Q1: 短道速滑一圈有多少米?

短道速滑场地长为60米,宽为30米,一圈的长度是111.12米。不同项目对应不同圈数,500米比赛要滑4圈半,1000米要滑9圈,1500米是13圈半,3000米要滑27圈,5000米则是45圈。

Q2 :短道速滑速度有多快?

看上去非常快,但实际上和你在城市里开车的速度差不多,优秀运动员一般能滑到50公里/小时的速度。

Q3: 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有什么区别?

区别还是非常大的。冰刀、场地、比赛方式都有不同。速度滑冰场地一圈是400米,两人一组进行比赛,场地中有分道线,每过一圈交换一次内、外道;短道速滑一般是4至6人一组,场地中无分道线,可在任何位置超越。

Q4: 短道速滑的冰刀好像有点特殊?

事实上,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样滑冰的冰刀各有不同。短道速滑的冰刀又长又薄,而且为了过弯方便,冰刀不是固定在鞋底的正中间,而是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一般来说,左右脚冰刀均向左倾斜约15度。速度滑冰的冰刀只有一个固定点,是“拖鞋式”;花样滑冰的冰刀则带有锯齿和凹槽。

Q5: 短道速滑的冰刀割到人怎么办?

被冰刀割破的确不是闹着玩的,因为短道速滑的冰刀非常锐利。因此,任何短道速滑比赛都对运动员的服装有严格要求,运动员的防护服是用特殊纤维制成的,其原料与防弹背心所用的相同,冰刀割不破;此外,运动员还必须穿护膝、护胫、护颈,戴头盔,尤其是护颈和头盔,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出现生命危险。

Q6: 短道速滑是不是固定向一个方向滑?

对!就是逆时针方向。这是多数人天生的习惯性方向,现有的短道速滑冰刀也是按照逆时针方向设计的,不信你穿上一双比赛冰刀鞋顺时针滑一滑,保证一拐弯就摔倒。

Q7: 运动员还要戴上手套?

主要是为了安全,运动员的手套也是防切割的,而且在高速过弯时,你会发现运动员的左手一般都会扶向冰面,因此手套的手指部分一般都会使用特殊材料制作。

Q8: 怎么判定犯规?

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故意用身体的任何部位妨碍,推拉,撞击,阻挡其他运动员”,即可被视为犯规,但比赛时情况千变万化,很多时候裁判都需要看慢动作重放才能予以准确判定。但比较确定的是,如果被认为是犯规者,则被取消成绩,如果你受犯规干扰摔倒,摔倒前处于领先,一般会被判定晋级。

Q9: 接力赛的规则是怎样的?好像比较随意?

每队有4人参加,对每人所滑具体圈数并没有严格规定,但为了保持较高速度,一般来说都由第一个出发者滑一圈,最后一个接力者滑最后两圈,中间每过1圈半至两圈接力一次。

短道速滑全称为短跑道速度滑冰,简单来说就是单圈的长度比较短的一种速度滑冰运动。因为短道速滑的单圈长度比较短,且速度比较快,所以要看懂这项比赛有些许技巧。

在短道速滑方面,我国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武大靖,韩天宇等等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各大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

首先,要看懂看好短道速滑比赛,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短道速滑比赛规则。如下图

简单来说,要学会合理利用规则超过对手,所以一开始的占位是比较重要的,不同的位置(内道居于前位和外道超越)可能在一定程度了决定了最后比赛的结果。不得不承认速度是绝对优势(大家可以看一看武大靖在平昌冬奥会的表现),但是比赛身位,运动员的临场发挥也会对最后的结果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短道速滑赛场上赛况瞬息万变,有可能只是稍微离开了一会儿就错过了精彩画面。所以在观看短道速滑比赛时要专注。

最后,祝愿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可以在北京冬奥会上为国争光,绽放光芒。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图片来自网络

比赛规则

短道速滑以名次论胜负,赛制采用淘汰制。首先小组预赛,前2-3名进入下一轮,即复赛;以此类推,复赛每个小组的前2-3名进入半决赛,半决赛的前2-3名进入决赛。通常500米、1000米决赛只有4人参加,1500米决赛可有6人参加,3000米可有8人参加。运动员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出发。首轮比赛站位通过抽签决定,其后各轮次均按照上一轮比赛成绩分配道次,成绩优者排在内道。比赛途中在不违反规则的前提下运动员可以随时超越对手。如用身体碰撞、绊人以及用手推拉等,则受到取消比赛资格的处罚。违规被取消资格的选手无法进入下一轮的比赛。禁止脱离跑道、降低速度、冲撞、踢出局。

一、赛场规则

刚开始接触短道比赛的我,也看不懂赛场规则,甚至不知道每个项目是如何比赛的,如果只是草草的想能看明白比赛,多看几场比赛,大致的就都懂了。但如果我们想更了解一点点,首先就要明白都比什么,怎么比。

短距离项目:500 米(4圈半)女/男:初赛,预赛,排名赛,1/4决赛,半决赛,B组、A组决赛,决出冠亚季军。

1000 米(9圈)女/男:初赛,预赛,排名赛,1/4决赛,半决赛,B组、A组决赛,决出冠亚季军。

长距离项目:

1500 米(13圈半)女/男:预赛,排名赛,半决赛,B组、A组决赛,决出冠亚季军。

女子3000 米接力赛(27圈):预赛,半决赛,B组决赛,A组决赛,决出冠亚季军。

男子5000米接力赛:预赛,半决赛,B组决赛,A组决赛,决出冠亚季军。

男女混合团体赛:4圈,7圈,10圈或其他项目。

2000米男女混合接力赛或其他项目。

一些术语:

预赛-Heats

初赛-Preliminaries

排名赛-Ranking Finals

半决赛-Semi-Finals

B组、A组决赛-Finals B,A

1/4决赛-Quarter-Finals

当然,包括我最喜欢听的发令员的专业话语。

"Go to the Start"-“各就位”(运动员保持静止动作)

“Ready”-“预备”(运动员保持起跑姿势)

砰!

嗖嗖嗖~

好了,介绍了一点赛场规则,那么就要进入到真正的关键了。关于题目,如何欣赏一场短道比赛,欣赏谁,当然是运动员啦!!

二、运动员

短道速滑比赛不同于大道速滑比赛,关于一个运动员,我们将其从三点进行分析,这也是每位运动员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技术,体能,战术。

在短道弯道滑跑区域是保持和加速的区段,也是超越对手的最佳阶段。因此成功的超越需要智力,而智力的基础是娴熟的弯道技术,技术又需要相当的体力作支撑,三者缺一不可,而技术确是重中之中。

短道速滑个人赛分为500米、1000米、1500米。中远距离比赛中,战术操作空间较大,而短距离比赛全程处于高速滑行,弯道超越还有与其他选手碰撞的风险。因此“出发抢位”,也就是从起跑到进入第一弯时争取领滑,成为关键。2012年索契冬奥会女子500米共进行了16组比赛,其中10次都是出发后占据领滑位置的选手获胜,比例达62.5%。

想抢位成功,需要优秀的反应力、爆发力,以及一个不容忽视的外力,就是道次。短道速滑的赛场共有4道,最内侧是1道,最外侧是4道,众多统计显示1道出发的选手在第1弯抢位成功率最高。

为了相对公平,预赛阶段,选手道次由抽签决定;决赛阶段,道次和预赛成绩有关,成绩越好道次越靠内。预赛前,世界排名靠前的运动员通过抽签分到各小组,小组内运动员水平差不一,名将们即使抽中的道次不理想,也有机会凭实力为决赛争取好的出发位。

短道速滑全称短跑道速度滑冰,是在长度较短的跑道上进行的冰上竞速运动。短道速滑起源于加拿大,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季奥运会将短道速滑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短道速滑由国际滑冰联盟管理,该组织于1892年在荷兰成立。国际滑联组织的短道速滑比赛主要有世界短道速滑锦标赛、世界短道速滑青年锦标赛等。

比赛规则

短道速滑比赛采用淘汰制,以预赛、次赛、半决赛、决赛的比赛方式进行。4-8名运动员在一条起跑线上同时起跑出发,最新规则规定,预赛站位通过抽签决定,之后的比赛按照上一轮比赛的成绩确定站位,成绩好的站内道。比赛途中在不违犯规则的前提下运动员可以随时超越对手。 场地周长111.12米,直道宽不小于7米,弯道半径8米,直道长28.85米。

比赛方式

一般情况下,500米、1000米等短距离比赛由4名选手同时出发;1500米以上的长距离比赛由6-8名选手同时出发。只有每场比赛获得前2~3名的选手才可以进入下一轮比赛,因此比起记录,排名更加重要,由于赛道较短,且由多位选手同时滑行,因此允许一定程度上的身体接触,但是推挤其他选手或阻碍前进路线的行为将被视为犯规。禁止脱离跑道、降低速度、冲撞、踢出局。违规被取消资格的选手将无法进入下一轮的比赛

所有运动员必须佩戴下列装备 :

短道速滑安全头盔应符合现行的ASTM标准。头盔必须有一个规则的形状,不能有突起。耐切割手套或皮革制成的连指手套,或不含羊毛的合成材料手套。防割、防扎耐用材料的护腿。符97.1402号MU型安全比赛服。长袖长裤连身服。软垫或软垫的硬壳护膝。冰刀管必须是封闭的,刀根必须是圆弧形。最小半径为10毫米。刀管最少有两点固定在鞋上,没有可动的部分。所有中国运动员必须佩戴中国滑冰协会批准使用的护颈。

我们只有了解了短道速滑比赛的比赛规则和比赛方式,我们才能看懂短道速滑比赛。

短道速滑起源于加拿大,是现在冬奥会的一项赛事,比赛场地大小为30m×60m,跑道每圈长度为111.12m,最早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加拿大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开始修建室内溜冰场,一些在室外滑冰的速滑运动员也开始在室内溜冰场练习。

短道速滑比赛不同于主干道速滑比赛。至于运动员,我们就从三点来分析,这是每个运动员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技术、体力、战术。在短道弯道跑区,是保持和加速的路段,也是超越对手的最佳阶段。因此,成功的超越需要智慧,而智慧是建立在娴熟的转弯技术之上的,技术需要相当的体力来支撑。三者缺一不可,技术是最重要的。中国队体能不好,中国队体能有问题。相信很多和我水平相当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韩国选手在下半场比赛中仍然有体能超越对手,而我们的选手却表现出体能下降?这一定是一个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要学会合理运用规则,超越对手,所以一开始就占据位置更重要。不同的位置(内道在前,外道在后)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决定比赛的最终结果。不得不承认速度是绝对的优势,但是比赛的位置和球员的临场发挥也会对最终的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最后就是犯规的处理,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故意用身体任何部位阻挠、推搡、推搡或阻止其他运动员”都可以视为犯规。但是比赛过程中,情况千变万化,很多时候裁判需要看慢镜头回放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被认为是犯规者,你将被取消比赛资格。

短道速滑比赛场地的大小为30×60米,场地周长111.12米,直道宽不小于7米,弯道半径8米,直道长28.85米。想要看懂短道速滑比赛,首先要先了解一下比赛规则:短道速滑赛制采用我们所熟知的淘汰制。首先小组预赛,前2-3名进入下一轮,即复赛;以此类推,复赛每个小组的前2-3名进入半决赛,半决赛入决赛。一般来说,500米、1000米决赛只有4人参加,1500米决赛可有6人参加,3000米可有8人参加。运动员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出发。首轮比赛站位通过抽签决定,其后各轮次均按照上一轮比赛成绩分配道次,成绩优者排在内道。短道速滑比赛,字面上来说,比的是速度,比赛戏剧性强,分分钟钟都会扭转局势,空间小,节奏快,选手们除了比拼自身的实力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策略,随机应变。裁判的专业术语:Qb是进入b组决赛,QA是进入A组决赛。ADV是advanced,是本来在前两位的选手被后面选手干扰后摔出赛道,裁判判摔倒的领先选手进入下一轮的意思。比赛过程也是非常的紧张刺激,了解到这些后就可以大致看懂比赛了。

短道速度滑冰,简称短道速滑,比赛场地的大小为30×60米,跑道每圈的长度为111.12米。短道速滑19世纪80年代起源于加拿大,当时加拿大的一些速度滑冰爱好者常到室内冰球场上练习,随之产生了室内速度滑冰的比赛,20世纪初,这项比赛亦逐渐在欧洲和美洲国家广泛开展。1992年被列为冬奥会比赛项目。

比赛项目

男子4圈追逐、全能、5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10000米、5000米接力;

女子4圈追逐、全能、5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3000米接力。

比赛规则

短道速滑以名次论胜负,比赛采用淘汰制,以预赛、次赛、半决赛、决赛的比赛方式进行。首先小组预赛,前2-3名进入下一轮,即复赛;以此类推,复赛每个小组的前2-3名进入半决赛,半决赛的前2-3名进入决赛。通常500米、1000米决赛只有4人参加,1500米决赛可达6人,3000米可达到8人参加。4-8名运动员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出发,首轮比赛站位通过抽签决定,其后各轮次均按照上一轮比赛成绩分配道次,成绩优者排在内道。场地周长111.12米,直道宽不小于7米,弯道半径8米,直道长28.85米。场地两端弧形弯道处各摆放7个黑色橡胶块,作为标志线,运动员不得滑入标志线内。直道区则没有标志线,可以任意滑行。比赛途中在不违犯规则的前提下运动员可以随时超越对手。

比赛时所有运动员必须佩戴下列装备:

1)短道速滑安全头盔应符合现行的ASTM标准。头盔必须有一个规则的形状,不能有突起。

2)耐切割手套或皮革制成的连指手套,或不含羊毛的合成材料手套。

3)防割、防扎耐用材料的护腿。

4)符合97.1402号MU型安全比赛服。

5)长袖长裤连身服。

6)软垫或软垫的硬壳护膝。

7)冰刀管必须是封闭的,刀根必须是圆弧形。最小半径为10毫米。刀管最少有两点固定在鞋上,没有可动的部分。

8)所有运动员必须佩戴中国滑冰协会批准使用的护颈。

十个问题带你看短道速滑

1、短道速滑一圈有多少米?

短道速滑场地长为60米,宽为30米,一圈的长度是111.12米。

不同项目对应不同圈数,500米比赛要滑4圈半,1000米要滑9圈,1500米是13圈半,3000米要滑27圈,5000米则是45圈。

2、短道速滑速度有多快?

看上去非常快,但实际上和你在城市里开车的速度差不多,优秀运动员一般能滑到50公里/小时的速度。

3、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有什么区别?

区别还是非常大的。冰刀、场地、比赛方式都有不同。

速度滑冰场地一圈是400米,两人一组进行比赛,场地中有分道线,每过一圈交换一次内、外道。短道速滑一般是4至6人一组,场地中无分道线,可在任何位置超越。

4、短道速滑的冰刀好像有点特殊?

事实上,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样滑冰的冰刀各有不同。短道速滑的冰刀又长又薄,而且为了过弯方便,冰刀不是固定在鞋底的正中间,而是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一般来说,左右脚冰刀均向左倾斜约15度。速度滑冰的冰刀只有一个固定点,是“拖鞋式”;花样滑冰的冰刀则带有锯齿和凹槽。

5、短道速滑的冰刀割到人怎么办?

被冰刀割破的确不是闹着玩的,因为短道速滑的冰刀非常锐利。因此,任何短道速滑比赛都对运动员的服装有严格要求,运动员的防护服是用特殊纤维制成的,其原料与防弹背心所用的相同,冰刀割不破;此外,运动员还必须穿护膝、护胫、护颈,戴头盔,尤其是护颈和头盔,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出现生命危险。

6、短道速滑是不是固定向一个方向滑?

对!就是逆时针方向。这是多数人天生的习惯性方向,现有的短道速滑冰刀也是按照逆时针方向设计的,不信你穿上一双比赛冰刀鞋顺时针滑一滑,保证一拐弯就摔倒。

7、运动员还要戴上手套?

主要是为了安全,运动员的手套也是防切割的,而且在高速过弯时,你会发现运动员的左手一般都会扶向冰面,因此手套的手指部分一般都会使用特殊材料制作。

8、短道速滑的道次怎么划分?

不同比赛有不同规定。在刚过去的温哥华冬奥会上,预赛分道是抽签决定的,而进入下一轮后则按照成绩排定道次,成绩最好的在第一道,也就是占据优势的最内道。

9、怎么判定犯规?

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故意用身体的任何部位妨碍,推拉,撞击,阻挡其他运动员”,即可被视为犯规,但比赛时情况千变万化,很多时候裁判都需要看慢动作重放才能予以准确判定。但比较确定的是,如果被认为是犯规者,则被取消成绩,如果你受犯规干扰摔倒,摔倒前处于领先,一般会被判定晋级。

10、接力赛的规则是怎样的?好像比较随意?

每队有4人参加,对每人所滑具体圈数并没有严格规定,但为了保持较高速度,一般来说都由第一个出发者滑一圈,最后一个接力者滑最后两圈,中间每过1圈半至两圈接力一次。

看短道速滑比赛,首先要对运动员采取的战术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有针对性,看比赛才有意思。根据短道速滑项目比赛的目的不同, 可以比赛战术分为进下轮战术与夺冠军战术。

根据比赛距离长短分为领先滑跑战术与跟随滑跑战术。

根据是否有队友配合分为掩护与配合战术。

进下轮战术与夺冠军战术

短道速滑比赛规定在决赛前, 每小组的前两名可以进人下一轮。专项能力强的运动员不在意是否是第一名, 在决赛前不会全力滑行, 只求第二名, 进人决赛即可。其实这和田径比赛大同小异。

领先滑跑战术与跟随滑跑战术

领先滑跑战术是前半程速度好的运动员, 为摆脱后半程冲刺能力强的对手干扰, 而采用的比赛开始阶段领先滑跑, 主动控制对手滑行速度, 从而占据有利滑跑位置的战术。在短距离项目比赛中, 优秀运动员经常采用自身起跑加速能力强的优势,在起跑后抢得领先位置, 并很快达到较高的单圈速度, 使对手没有机会超越。王濛作为高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经常采取这样的战术。

跟随滑跑战术是在中长距离项目, 起跑后运动员前半程采取跟滑, 后半程占据有利位置, 最后两圈在对手体能方面进人疲劳期时, 突然发力超越对手, 冲刺到终点。

掩护与配合战术

掩护与配合战术是集体战术, 需要两名以上同组队员协同完成。不论长距离, 还是短距离项目都可能使用, 目的是保护本队重点队员, 干扰对手正常滑行的线路与速度。为达到战术目的,抢位和犯规等滑行手段经常被使用(韩国队在比赛中经常用这个战术,但总也用不好。。。。。)

短道速滑,速滑在亚洲北美和欧洲较为普及,中国运动员表现突出,杨洋获得个59个世界冠军,王蒙10次打破世界纪录。

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武大靖为中国队夺得一枚宝贵的金牌。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短道速滑项目将产生9枚金牌。

短道速滑比赛采用 淘汰制,以预赛、次赛、半决赛和决赛 的方式进行比赛运动员在一条起跑线上同时起跑出发,最新规则规定,预赛占位通过抽签决定。

之后的比赛,按照上一轮比赛的成绩确定占位成绩好的站内道,以此类推,比赛途中在不违反规则的前提下,运动员可以随时超越对手。

一般情况下500米1000米等短距离比赛由4名选手同时出发,1500米以上的长距离比赛由6~8名选手同时出发,每场比赛获得前2~3名的选手将进入下一轮比赛。

由于赛道较短且由多位选手同时滑行,因此允许一定程度上的身体接触,但是危急或阻挡其他选手视线的行为将被视为犯规。另外比赛中出现玻璃跑道,故意降低速度冲撞等危险行为,也可能会丧失比赛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