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建安七杰是谁?

建安七杰是谁?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建安七杰是谁?

建安七杰是东汉建安年间,也就是汉献帝时期的七个大才子。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刘桢、阮瑀、应汤、徐千。这七大才子与当时的三曹(曹操和他的两个儿子),被称为建安文学的代表,盛名远扬,可以说达到了家喻户晓,但凡读过书的就没有不知道这几位的,在文学上的成就,整整影响了一个时代。

建安七杰是指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代表作品是《荐祢衡表》,陈琳、代表作品《饮马长城窟行》,王粲、代表作品《登楼赋》,徐干、代表作品《中论》,阮瑀、代表作品《大人先生传》,应玚、代表作品《待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刘桢、代表作品《赠从弟》。

建安七杰是王粲,孔融,陈琳,徐干,应瑒,阮瑀,刘桢。

建安是汉建安年间(196-22O)年间除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以外,七位杰出的诗人又名建安七子,和以后晋竹林七贤遥相互应,为魏晋文学史上佼佼者

建安七子所做诗词歌赋气势高峻,格调苍凉,后人谓之曰建安风骨,影响深远。

“建安七杰”即“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

魏晋时期的建安七子指的就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1,建安七杰是王粲,孔融,陈琳,徐干,应瑒,阮瑀,刘桢。

2,建安七杰生活在东汉末年。在儒家经学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两汉时代,人们对文学的认识多是“依经立义”以教化为中心,重在对文学与政治、伦理及现实的关系等外部规律的研究,而相对忽视了对文学的艺术特质及内部创作规律的研究。

3,儒家思想本不废文学,且汉代处于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儒学在争夺正统的斗争中也表现出某些进步因素,故儒学在汉代较为自由发展时就也提出了一些对文学的看法,接触到文学的特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