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中国文化遗产日:中国有多少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吗?

中国文化遗产日:中国有多少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吗?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中国文化遗产日:中国有多少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吗?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智慧勤劳的先祖们留给我们非常多的文化财富,对世界文化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而我们今天要说到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乃至世界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也被称为活着的人类财富,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某些非遗已经岌岌可危。

截止2016年11月30日,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39项,也是世界上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先后9批入选。

其中7项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1年入选(1)

1.昆曲

昆曲是中国第一个入选的项目,也是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剧种,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

2003年入选(1)

2.古琴艺术

古琴艺术是继昆曲之后第二个被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中国文化门类,是大家熟知的琴棋书画四项技能之一,但是由于古人将琴技作为自我陶冶的方式,很少公共表演,所以目前留存下来的资料已经非常少。

2005年入选(2)

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维吾尔族优秀的古典音乐,集歌、舞、乐于一体,享有“东方音乐明珠”的美誉。

4.蒙古族长调民歌

蒙古族长调民歌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以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有“草原音乐活化石”的美称

2009年入选(25)

5.中国篆刻

中国篆刻已经有近五百年的历史,具有独特的风貌和高度的艺术性,强调中国书法的笔法、结构,也突出镌刻中自由、酣畅的艺术表达,于方寸间施展技艺、抒发情感,深受中国文人及普通民众的喜爱。

6.中国雕版印刷技艺

雕版印刷起源于扬州,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称,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

7.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以汉字为依托,流传至今

8.中国剪纸

剪纸在中国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

9. 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中国工匠师在几千年的营造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工艺经验,在材料的合理选用、结构方式的确定、模数尺寸的权衡与计算、构件的加工与制作、节点及细部处理和施工安装等方面都有独特与系统的方法或技艺,并有相关的禁忌和操作仪式。这种营造技艺以师徒之间“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相传,延承至今

10.南京云锦织造技艺

南京云锦至今已有1580年历史,是中国四大名锦之首,因其丰富的文化和科技内涵,被专家称作是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公认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

11.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春节、清明节、中秋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12.中国朝鲜族农乐舞

农乐舞流传于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等地的朝鲜族聚居区,是集演奏、演唱、舞蹈与一体的民间艺术

13.《格萨尔》史诗

《格萨尔》史诗是一部一百多万诗行、两千多万字的作品,讲述了传说中的岭国国王格萨尔的故事,他以惊人的毅力及神奇的力量征战四方、抑强扶弱造福人群。是当今世界仍被传唱的最后一部史诗

14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形式。

15.甘肃花儿

花儿是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等广大地区的一种山歌,演唱时多用临夏方言,具有很浓郁的地方气息。

16.新疆《玛纳斯》史诗

《玛纳斯》史诗以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的英雄业绩为主线,反映了柯尔克孜族人民抵御外侮,保家卫民的英雄主义精神。是中国三大史诗之一

17.妈祖信俗

妈祖是中国影响最大的航海保护神,妈祖信俗是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庙会、习俗和传说等为表现形式的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是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18.蒙古族呼麦

呼麦是一种很神奇的歌唱艺术,演唱者能够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同一时间演唱两个声部。

19.福建南音

福建南音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音乐,用泉州闽南语演唱,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

20.热贡艺术

热贡艺术是独具一格的古老藏族文化艺术,同仁地区民间佛教绘塑艺术的统称,包括了唐卡、笔画、对修、雕塑等佛教造型艺术。

21.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

中国蚕桑丝织包括:杭罗、绫绢、丝绵、蜀锦、宋锦等织造技艺及轧蚕花、扫蚕花地等丝绸生产习俗,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

22.藏戏

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23.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所属浙江省龙泉市,是一种具有制作性、技能性和艺术性的传统手工艺

24.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宣纸是中国独特的手工艺品,也是中国手工纸的杰出代表,具有质地绵韧、光洁如玉、不蛀不腐、墨韵万变的特点,享有“千年寿纸”的美誉,被誉为“国宝”。用宣纸题字作画,墨韵清晰,层次分明,骨气兼蓄,气势溢秀,浓而不浑,淡而不灰,其字其画,跃然纸上,神采飞扬,飞目生辉。

25.西安鼓乐

西安鼓乐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起源于隋唐,是中国古代传统音乐的重要遗存,被国际音乐界和史学界誉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

26.粤剧

粤剧源自南戏,是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是中国南北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

27.羌年(急需保护)

羌年是羌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一日举行

28.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急需保护)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主要包括选桥址、建桥台、测水平、搭拱架、上剪刀苗、立马腿、架桥屋等重要步骤,其核心技术是搭建拱架。

29.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急需保护)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一项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包括纺、染、织、绣四大工序,各具特色。

2010年入选(5)

30.麦西热甫(急需保护)

麦西热甫是古代维吾尔先民祭祀、祈福、庆典活动的遗存和发展

31.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急需保护)

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是福建沿海木船制造的一项重要的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以樟木、松木、杉木为主要材料,采用榫接、艌缝等核心技艺,使船体结构牢固,舱与舱之间互相独立,形成密封不透水的结构形式,水密隔舱造船技术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造船方面的一大发明,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和卓越才能。

32.中国活字印刷术(急需保护)

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33.中医针灸

中医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刺入患者身体某一穴位,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是基于中国医学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34.京剧

京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2011年入选(2)

35.赫哲族说唱艺术伊玛堪(急需保护)

伊玛堪是东北地区赫哲族的独特说唱艺术,表演形式为一个人说唱结合地进行徒口叙述,无乐器伴奏,采用叶韵和散文体的语言。

36.皮影戏

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2012年入选(1)

37.福建木偶戏传承人培养计划

泉州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主要包括计划主要包括:采用学校教育、师傅带徒、剧团培训等方式,培养木偶戏传承人

2013年入选(1)

38.珠算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由算圣刘洪发明,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2016年入选(1)

39.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对农业有很强的指导性意义。

参考资料:芝士回答《非物质文化遗产》、维基百科、芝士回答百科等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