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保险板块跌成狗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2021年以来,保险板块受多重因素影响,表现低迷。截至 12 月 14 日,上市险企股价较年初均出现显著下跌。A 股方面, 中国平安下跌39.5%,新华保险下跌29.9%,中国太保下跌24.7%,中国人保下跌25.9%,中国人寿下跌19.8%。同期上证综指上涨5.43%。可见。2021年保险板块下跌较为惨烈。
保险板块跌成这样呢,继续下跌空间还有多大?能否潜伏进去,等待上涨,时间换空间?
第一个问题,保险板块估值已处于历史特别低位置。根据平安证券研究表明,截至2021年11月30日,2021年保险指数(SWII)跌幅41.19%,较上证综指超额亏损43.81%, 行业平均估值仅0.57倍PEV,处于历史前1%低位。
保险公司PEV是静态估值,保险公司独有的估值指标,也是行业主流的估值方法,用来评估保险公司的内含价值。用保险公司当前股价除以EV,EV为该保险公司每年的内含价值,即可得出该保险公司的PEV估值。保险公司作为一个特殊行业,其现有保单所产生的收益在未来能兑现成稳定的现金流,保险公司静态价值高于其现有的资产价值。
可见,保险行业估值已经处于历史极低位置。保险行业对社会的意义重大,是国家鼓励、支持发展的行业。因此也不可能一直跌下去。再跌下去,公募基金都抄底去了。因此,保险行业继续大跌的可能性很低。但何时启动,尚需等待。关注几个方面:一、疫情影响逐渐消退,保险公司约谈客户大量增加,促进业绩大幅增长。二、政策。最近保险政策频出,总体都是利好行业长远发展。
如 12月3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保险资金参与证券出借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在正式放开保险资金参与证券出借业务的同时,也规范了保险资金参与证券出借业务的行为。近年来对于保险资金运用的政策持续限宽,保险资金投资范围拓宽、投资比例上限提高及创新投资方式涌现,如允许资质合格的险资参与投资公募REITs等,助推保险行业资产端高质量发展,缓解了险企在短期行业负债端低迷下的部分压力。
现在保险行业能否潜伏进去?
个人认为,可以。首先,保险行业的低估值,意味着下跌空间有限。
最主要的是,保险行业正提升质量阶段。 19Q4 起,主要上市险企主动开启寿险转型,聚焦代理人渠道“大开大合”的发展问题、大力清虚,意在通过对队伍进行精细化管理、严控入口,进而提升质态。但目前仍处于转型深入区,代理人规模下滑、但质态尚未明显提升。今年保险行业下跌,它是一个主要原因。
行业监管朝着长期健康方向发展。 2021年11月30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保险集团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对保险集团设立和许可、经营规则、公司治理、风险管理、资本管理、非保险子公司管理、信息披露、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明确。《保险集团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对保险集团公司实行全面、持续、穿透的监督管理,能够提升保险集团公司治理水平,有效防范保险集团经营风险,促进保险行业健康发展。
从互联网人身险新规、到万能险新规意见稿、再到人身险销售新规意见稿,近期监管不断加码、规范人身险销售行为和产品设计,将大大提高转型难度、延缓负债端修复;也将倒逼行业加速改革、提升行业形象与专业度。
业绩增长有待修复。 经过数年高增,重疾险新单增长存在一定基数压力;同时,高性价比的“惠民保”多地开花对消费者形成分流。目前疫情限制了客户现场约谈,但也增加了居民的保险意识。一旦生活恢复常态,居民收入水平增长,保险保障需求有待进一步释放。
总体来说, 保险行业可以布局,但要做好策略。不要一次性买入,最好分批买入。可以依据重要支撑位分批买入,也可以看位置形态买入,做好止损,这块比较复杂,以后慢慢说。
12月3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保险资金参与证券出借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在正式放开保险资金参与证券出借业务的同时,也规范了保险资金参与证券出借业务的行为。近年来对于保险资金运用的政策持续放宽,保险资金投资范围拓宽、投资比例上限提高及创新投资方式涌现,如允许资质合格的险资参与投资公募REITs等,助推保险行业资产质量提高,缓解了险企业绩增长缓慢的部分压力。 行业长期向好发展逻辑不改,行业资产、经营收入在未来有望趋势性改善,看好长期配置价值,适合投资者潜伏,等待估值回归。